《祖堂集》卷一原文 第七 释迦牟尼佛
2018-11-26 祖堂集
祖堂集卷一
第七:释迦牟尼佛
第七释迦牟尼佛,姓释迦,刹利王种。父字阅头檀。母字摩诃摩耶。所治国名迦维罗卫。偈曰:
幻化无因亦无生,
皆则自然见如是。
诸法无非自化生,
幻化无生无所畏。
是释迦佛者,即贤劫中第四佛也。三劫之中,初千佛、花光佛为首,下至毗舍浮佛,于过去庄严劫中而得成佛也。中千佛者,拘楼孙佛为首,下至楼至如来,于现在劫中次第成佛也。后千佛者,日光如来为首,下至须弥相佛,于未来星宿劫中当得成佛也。贤劫初时,香水弥满,中有千茎大莲华,王其第四禅。观见此瑞,递相谓曰:“今此世界若成,当有一千贤人出现于世。”是故,此时名为贤劫。准《因果经》云“释迦如来未成佛时,为大菩萨,名曰善慧,亦名忍辱。功行已满,位登补处,生兜率天,名曰圣善,亦曰护明。为诸天王说补处行,亦于十方现身说法,期运将至,当下作佛。觐诸国土何者处中,则知迦毗罗国最是地之中矣。”故《本起经》云:“佛之威神,至尊至重,不生边地之倾斜也。此迦毗罗城,三千日月,乾坤之中央也。往古诸佛,皆兴于此。”《俱舍论》云:“剡浮洲之中矣。”《山海经》云:“身毒之国,轩辕氏居之。”郭璞注曰:“则中天竺也。彼土自分五天竺国,中天竺国是天地之中。名既非边,中义现矣。”《因果经》云:“中天大夏种姓有四,谓杀利帝种、婆罗门种、毗舍罗种、首陀种。刹利王种最为高贵,劫初以来,相承不绝。余之三姓,非此所论,但明佛性,自分五别。”又《长阿含经》云:“劫初成时,未有日月光明。诸天福尽下生,皆化为人。欢喜为食,身光远照,飞行自在,无有男女、尊卑、亲属。自然地味,味如苏蜜。有试当者,遂生搏食,光威通亡,呼嗟在地。食多貌悴,食小形泽,便兴胜负。地味则没。又生地皮,因食地皮故,诸恶凑集。又生林藤粳米等,众味甘美。因兹食者具男女根,如是展转,便为姻媾,遂始胎生。”《楼炭经》云:“自然粳米,朝刈暮熟。”《中阿经》云:“米长四寸,人竞预取。”如是相煞,预取之处,后更不生。”《长阿含经》云:“尔时众生既见不重生,故各怀忧恼,互封田宅,以为疆畔。其有自藏以来,盗他田谷,由是诤起,无能决者。议立一人,号平等主,赏善罚恶,仍共供给。时有一人,容质瑰伟,威严鞠物,众所信伏。则往请之,彼既受已,遂有民主名焉。”《楼炭经》云:“众人言议,为作长号,谥之曰王,以法取祖,故名刹利,此译田地主也。”时阎浮提,天下富乐安隐。地生青草,如孔雀毛。八方郡国,聚落相闻。无有寒热及病恼者。王以正法治世,奉行十法,互相崇敬,犹如父子。人寿极久,不可量计。后有余王,不行正法,其寿遂减至十千岁。如是渐减,至今百年。先于劫初,创始为王,展转相承。至菩萨身,罗候罗正嫡便绝余族,枝派今犹嗣位,故下广列传轮粟散,绍续之相也。
初民主王号曰大人,第二珍宝玉,乃至第三十三善思王。如上三十三王子子相承也,亦是粟散而已。次下并是转轮圣位,嫡嫡相承,至于菩萨。《楼炭经》云:“真阇王有一太子,名波迮迦,译云大鱼王也。”《佛本行经》云:“中天有城,名曰褒多那。人民繁炽,其中有帝,名大鱼王。”从此王乃至大名称王,有子孙相承苗裔计有八万四千二百七十二王,尽是金轮王。最后有二王,为阎浮提主,名茅草王。草王有太子,名大茅草王。大茅草王无子为王,作是念言:“我上祖代代相承,皆是金轮王之苗裔。我今无嗣,种姓将恐断绝。我若出家,恐断王种;若不出家,则断圣种。”思惟是已,则持国事付诸大臣,王乃入山修道,成五通仙,名曰王仙。此王仙先有夫人,名善袭,在宫有娠,后生一子,是大茅草王之苗裔也。后诸大臣知是王仙太子,遂则重册灌顶,绍承王位,号为遮王,又云郁魔王,亦曰懿摩王也。王有二妃。一名善贤,二名妙端正。妙端正者,生四太子,一名炬面,二名金色,三名象众,四名别成。善贤夫人唯生一子,名曰长寿,端严可喜,世间小双。唯无骨相,不堪绍位。善贤思维:“妙端正四子,炬面等辈,兄弟群族。我今唯此一子,虽然端正,不堪为王。作何方便,今我此子得绍王位?”
尔时,遮王驾车宫苑,安慰诸妃。善贤出来。启王言:“我种种安隐,唯有一愿,拟从王乞,愿王赐我。”王曰:“从心所欲,朕当与之。”善贤曰:“王不得变悔!请王设誓!”王言:“若变悔者,朕当破作七分。”善贤白太王曰:“炬面等四子,宜可摈出。”王言:“此四子无过,云何摈出?”
王良久思惟,为自设誓已不违愿故,遂判四子摈于他方。
时四王子白父王言:“我等四人不造余过,忽然摈我出国,何也?”王言:“知汝四子实无过失,不辜横遭如上所说。此非我心,善贤之意。”
时四童子所生庶母并眷属等闻此事已,疾至王所,白大王言:“我等四子奉王摈出,我愿随去。”王言;“宜依。”遮王有敕,续告四子:“若欲姻娉,莫婚他族,宜亲内姓,无令种姓断绝。”
此四童子敬王教敕,则领眷属面北而去。至含夷林,其中水土宽平,无诸坑阜。将诸眷属住此林中。福德盛故,遂成巨国。
后遮王思问群臣:“朕昔摈出四子,今在何方?”大臣奏曰:“今在香山之北,雪山之南。二山中间有林,名日含夷。地沃丰饶,人民炽盛,百姓归之,犹如廛市。郁成大国,册立为王,名尼拘罗城。古仙迦毗罗得道之处,因兹立城名也。”时遮王闻已,再三叹言:“我子释迦!我子释迦!”释迦者,译言能仁也。
大遮王三子已殁,唯有别成,号曰尼拘罗王,是佛祖祖。此王有太子,名曰拘卢王,是佛高祖。此王有太子,名曰瞿拘卢王,是佛曾祖。此王有太子,名曰师子颊王,是佛祖。此王有四太子,一名输头檀那,则净饭王。二名输拘卢檀那,则白饭王。三名途卢那,则斛饭王。四名阿弥都檀那。则甘露饭王。净饭王有二太子,一名悉达多,则是佛,四月八日生,身长丈六。二名难陀,则是逆风扫地者也,四月九日生,身长丈尺四寸。白饭王有二太子,一名调达,是佛当兄,四月七日生,身长丈五尺四寸。二名阿难,是佛侍者,四月十日生,身长丈五尺三寸。斛饭王有二太子,一名释摩男,捉土成金者,四月十二日生,身长丈四寸。甘露饭王有二太子,一名波投,出家竟,四月十三日生,身长丈四寸。二名跋提子,八道,四月十四日生,身长丈四寸。
《佛本行经》曰:“尔时,护明菩萨在兜率天上,心念欲化一切众生。遂敕金团天子:‘汝善观察诸王种族,则当为吾拣一生处。’金团天子奉菩萨敕为其观察。观察已竟,白菩萨言:‘有刹利种,姓瞿昙氏,刹利帝后。依瞿昙大仙学道,从师姓瞿昙氏。元本以来,世世为金轮王之种族,乃至遮王苗裔以来,子孙相承,住彼迳毗罗城,释种之所都也。其中有王,名师子颊王。此王有太子,名输头檀那王。今此王者,于一切世间天人之中有大名称,堪为菩萨托生之处。’菩萨叹曰:‘善哉!善哉!汝善观察诸王种姓,如汝所说,我定生彼。’”又《经》云:“护明菩萨欲降下时,摩耶夫人告净饭王言:‘大王当知,我今欲受八禁清净斋戒。’当斋戒已,遂则眠。于梦中见有一六牙白象,其首硃色,七支柱地,以金装牙。天人乘之,从空而下,赴净饭王宫。”
据《阿含经》曰:“推佛降神母胎,则当此土姬周第五帝昭王即位二十三年癸丑之岁七月十五日托阴摩耶。至二十四年甲寅之岁,摩耶夫人于毗罗苑中游戏快乐,见婆罗树花可爱,举右手攀枝,菩萨从右胁而诞生。身真金色,相好具足。”
又《普曜经》云:“佛初生时放大光明,照十方界。地涌金莲,自然捧足。东南西北,各行七步。观察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师子吼:‘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又偈曰:‘我生胎分尽,是最后末身。我已得解脱,当复度众生。’说此偈已,感九龙吐水,沐浴太子。大子浴已,默然不语,还同世间婴兒。”
又案《周异记》云:“昭王即位二十四年甲寅之岁,四月八日,江河泉池忽然泛涨,宫殿人舍、山川大地咸悉震动。其光有五色,贯入大微,遍于四方。昭王问大史苏由曰:‘是何祥也?’苏由奏曰:‘有大圣人生于西方。’又问:‘于天下如何?’由曰:‘则时无也。他一千年外声教被于此土。’”即是佛初生西天竺国迦毗罗城净饭王宫瑞应此土。
案《十二因缘经》云:“太子年登十九,厌皇后宫’。父王恐畏出家,遂敕箫韵,娱乐太子。太子不乐。坐至三更,五百宫人,悉皆得睡。净居太子时在虚空中,说偈告于太子:
世间不净众惑迷,无过妇人身体性。
世问衣服庄严故。愚痴是边生贪欲,
是人能做如是观,如梦如幻非真实。
速舍无明勿放逸,心得解脱功德身。
又天人于窗牖中叉手白太子言:“时可去矣。”太子闻此偈已,心生欢喜。潜命车匿鞁健陟来。四神捧足逾城,西北而去。太子念言:“夫出家者具大慈悲,不留马迹,王必罪于门人。”则于城西北角留一马迹,令知腾空西北而去。时当此土周昭王四十二年壬申之岁二月八日夜半也。
案《律》云:“太子去已,至摩竭陀国斑荼山中,于其石上结跏趺坐。作是念言:以何物剃除鬓发?”才起此念,净居天子便捧刀。太子自把,剃鬓发已,净居天子更捧缦僧伽梨衣,便脱旧日所著衣服,并脱头冠白马等付与车匿,将还王宫,并说偈言辞父王曰:
假便恩爱久共处,时至命尽会别离。
见此无常须臾间,是故我今求解脱。
尔时太子在于山中勇猛精进,修无上道。又诣阿蓝迦蓝处。三年学不用处定,知非便舍。复至郁头蓝弗处,一年学非想非非想定,知非亦舍。又至象头山,同诸外道日食麻麦,经于六年。苦行将满,则于尼连阿浴。苦行日久,就岸稍难,追成仙人挽低树枝,接于太子。
又《因果经》云:“浴已。‘我若以羸劣之身而取道者,外道言自饿则是涅盘,故当受食。’太子才起此念时,有难陀波罗奈姊妹二人捧上乳糜,太子又自念言:‘当将何器而为受食?’才起此念时,四天王各捧石钵。其时,菩萨为平等故,并总受之。息贪欲故,按成一钵以受乳糜。食充色力,欲诣正觉山。
准《本行经》云:“太子思念:‘当用何物而坐?应须净草。’才起此念,路上遇刈草人,名日吉安。太子语曰:‘此草可能惠施小许?不为爱惜?’吉安则授与。逦迤而去,至正觉山。为太子德重故,其山震动,山神出现,语太子曰:‘此非成道处。’太子问曰:‘何方堪耶?’山神曰:‘从此去,摩竭提国东一十六里有金刚座,贤劫千佛皆升此座,成等正觉。宜当往彼。’”
尔时太子遂则下山,遇一盲龙。盲龙语太子曰:“菩萨欲求成道处也。”太子问:“汝何知我菩萨?”盲龙曰:“我昔于毗婆尸佛时,为恶性比丘,毁骂王宝,遂垄龙中,兼盲其目。过去三佛出世,我眼则开,灭后还闭。今见汝身,令我眼开,故知汝是菩萨。”则引太子诣金刚座,以草敷上,遂升此座。太子发弘愿言:“我若不成无上菩提,誓不起于此座!”而成正觉,号之为佛。故《普曜经》云:“菩萨于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大悟,便造偈曰:
因星得悟,悟后非星。
不随于物,不是无情。
时当此土周第六帝穆王三年癸末之岁二月八日成道,因此三十成道也。”
尔时释迦如来成道竟,示众曰:“夫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本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业结;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敬,名之为道。”有一比丘问:“如何是清净本性?”佛言:“毕竟净故”。“如何是本性无知?”佛言:“诸法钝故。”外道问佛:“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佛乃良久。外道作礼赞曰:“善哉!善哉!世尊有如是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外道去后,阿难问佛:“外道以何所证而言得入?”佛言:“如世间良马,见鞭影而行。”如是说法,住世四十九年。后于拘尸那城熙连河侧娑罗双树间入于涅盘,寿龄当七十九矣。时周穆王五十二年壬申之岁二月十五日,暴风忽起,飘损人含,伤折树木。山河大地,悉皆震动。西方有白虹十二道,通过此土,连夜不灭,当此之时,则佛入涅盘之祥应。
又《涅盘经》云:“尔时世尊欲涅盘时,迦叶不在众会。佛告诸大弟子:‘迦叶来时,可令宣扬正法。’又云:‘吾有清净法眼。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正法付嘱于汝,汝善护持。’并敕阿难嗣二传化,无令断绝,而说偈曰: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
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尔时,迦叶与五百弟子在耆阇崛山,身心寂然,入于三昧。于正受中倏然心惊,举身战栗。从定中出,见诸山地皆大振动,则知如来已入涅盘。告诸弟子:“我佛大师入于涅盘,经于七日,已入棺中。苦哉!苦哉!应当疾往至如来所。”恐荼毗不得见佛,以敬佛故,不敢飞空往如来所,则将弟子寻路疾行,悲哀速往。正满七日,至拘尸城荼毗所。问大众言:“如何得开大圣金棺?”大众答曰:“佛入涅盘,已经二七。恐有损坏,如何得开?”迦叶言:“如来之身,金刚坚固,不可俎坏。德香芬馥,若啃檀山。”作是语已,涕泪交流,至佛棺所。尔时,如来大悲平等,为迦叶故,棺自然开,皆则解散,现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真金紫磨坚固之身。尔时,迦叶复重悲衷,与诸弟子绕佛七匝,长跪合掌,说偈哀难曰:
苦哉苦哉大圣尊,我今荼毒苦切心。
世尊灭度一何速,大悲不能留待我。
我于崛山禅定中,遍观如来悉不见。
又观见佛已涅盘,倏然心战大振惊。
忽见暗云遍世界,复睹山地大振动。
则知如来已涅盘,故我疾来已不见。
世尊大悲不普我,令我不见佛涅盘。
不蒙一言相教告,令我孤露何所依?
世尊我今大苦痛,情乱迷闷昏浊心。
我今为礼世尊顶,为复哀礼如来胸?
为复敬礼大圣手,为复悲礼如来腰?
为复敬礼如来脐?为复深心礼佛足?
何故不见佛涅盘?唯愿示我敬礼处。
如来在世众安乐,今入涅盘皆大苦。
哀哉衷哉深大苦,大悲示教所礼处。
尔时迦叶说是偈已,世尊大悲,则现二足;千辐轮相出于棺外,回示迦叶。从千辐轮放干光明,远照十方一切世界。尔时迦叶与诸弟子见佛足已,一时礼拜。千辐轮相大觉世尊金刚双足还自入棺,封闭如故。尔时如来以大悲力从心胸中火涌棺外,渐渐荼毗,经于七日,焚妙香薪,尔乃方尽。佛力威神,内外白执\衣而无损也。此有二表:外一重白执\衣不损者,表俗谛存焉,内一重白执\衣不损者,表真谛不坏也。
自如来入涅盘壬申之岁,至今唐保大十年壬子岁,得一千九百一十二年。教流汉土,迄今壬子岁,凡经八百八十六年矣。
第七:释迦牟尼佛
第七释迦牟尼佛,姓释迦,刹利王种。父字阅头檀。母字摩诃摩耶。所治国名迦维罗卫。偈曰:
幻化无因亦无生,
皆则自然见如是。
诸法无非自化生,
幻化无生无所畏。
是释迦佛者,即贤劫中第四佛也。三劫之中,初千佛、花光佛为首,下至毗舍浮佛,于过去庄严劫中而得成佛也。中千佛者,拘楼孙佛为首,下至楼至如来,于现在劫中次第成佛也。后千佛者,日光如来为首,下至须弥相佛,于未来星宿劫中当得成佛也。贤劫初时,香水弥满,中有千茎大莲华,王其第四禅。观见此瑞,递相谓曰:“今此世界若成,当有一千贤人出现于世。”是故,此时名为贤劫。准《因果经》云“释迦如来未成佛时,为大菩萨,名曰善慧,亦名忍辱。功行已满,位登补处,生兜率天,名曰圣善,亦曰护明。为诸天王说补处行,亦于十方现身说法,期运将至,当下作佛。觐诸国土何者处中,则知迦毗罗国最是地之中矣。”故《本起经》云:“佛之威神,至尊至重,不生边地之倾斜也。此迦毗罗城,三千日月,乾坤之中央也。往古诸佛,皆兴于此。”《俱舍论》云:“剡浮洲之中矣。”《山海经》云:“身毒之国,轩辕氏居之。”郭璞注曰:“则中天竺也。彼土自分五天竺国,中天竺国是天地之中。名既非边,中义现矣。”《因果经》云:“中天大夏种姓有四,谓杀利帝种、婆罗门种、毗舍罗种、首陀种。刹利王种最为高贵,劫初以来,相承不绝。余之三姓,非此所论,但明佛性,自分五别。”又《长阿含经》云:“劫初成时,未有日月光明。诸天福尽下生,皆化为人。欢喜为食,身光远照,飞行自在,无有男女、尊卑、亲属。自然地味,味如苏蜜。有试当者,遂生搏食,光威通亡,呼嗟在地。食多貌悴,食小形泽,便兴胜负。地味则没。又生地皮,因食地皮故,诸恶凑集。又生林藤粳米等,众味甘美。因兹食者具男女根,如是展转,便为姻媾,遂始胎生。”《楼炭经》云:“自然粳米,朝刈暮熟。”《中阿经》云:“米长四寸,人竞预取。”如是相煞,预取之处,后更不生。”《长阿含经》云:“尔时众生既见不重生,故各怀忧恼,互封田宅,以为疆畔。其有自藏以来,盗他田谷,由是诤起,无能决者。议立一人,号平等主,赏善罚恶,仍共供给。时有一人,容质瑰伟,威严鞠物,众所信伏。则往请之,彼既受已,遂有民主名焉。”《楼炭经》云:“众人言议,为作长号,谥之曰王,以法取祖,故名刹利,此译田地主也。”时阎浮提,天下富乐安隐。地生青草,如孔雀毛。八方郡国,聚落相闻。无有寒热及病恼者。王以正法治世,奉行十法,互相崇敬,犹如父子。人寿极久,不可量计。后有余王,不行正法,其寿遂减至十千岁。如是渐减,至今百年。先于劫初,创始为王,展转相承。至菩萨身,罗候罗正嫡便绝余族,枝派今犹嗣位,故下广列传轮粟散,绍续之相也。
初民主王号曰大人,第二珍宝玉,乃至第三十三善思王。如上三十三王子子相承也,亦是粟散而已。次下并是转轮圣位,嫡嫡相承,至于菩萨。《楼炭经》云:“真阇王有一太子,名波迮迦,译云大鱼王也。”《佛本行经》云:“中天有城,名曰褒多那。人民繁炽,其中有帝,名大鱼王。”从此王乃至大名称王,有子孙相承苗裔计有八万四千二百七十二王,尽是金轮王。最后有二王,为阎浮提主,名茅草王。草王有太子,名大茅草王。大茅草王无子为王,作是念言:“我上祖代代相承,皆是金轮王之苗裔。我今无嗣,种姓将恐断绝。我若出家,恐断王种;若不出家,则断圣种。”思惟是已,则持国事付诸大臣,王乃入山修道,成五通仙,名曰王仙。此王仙先有夫人,名善袭,在宫有娠,后生一子,是大茅草王之苗裔也。后诸大臣知是王仙太子,遂则重册灌顶,绍承王位,号为遮王,又云郁魔王,亦曰懿摩王也。王有二妃。一名善贤,二名妙端正。妙端正者,生四太子,一名炬面,二名金色,三名象众,四名别成。善贤夫人唯生一子,名曰长寿,端严可喜,世间小双。唯无骨相,不堪绍位。善贤思维:“妙端正四子,炬面等辈,兄弟群族。我今唯此一子,虽然端正,不堪为王。作何方便,今我此子得绍王位?”
尔时,遮王驾车宫苑,安慰诸妃。善贤出来。启王言:“我种种安隐,唯有一愿,拟从王乞,愿王赐我。”王曰:“从心所欲,朕当与之。”善贤曰:“王不得变悔!请王设誓!”王言:“若变悔者,朕当破作七分。”善贤白太王曰:“炬面等四子,宜可摈出。”王言:“此四子无过,云何摈出?”
王良久思惟,为自设誓已不违愿故,遂判四子摈于他方。
时四王子白父王言:“我等四人不造余过,忽然摈我出国,何也?”王言:“知汝四子实无过失,不辜横遭如上所说。此非我心,善贤之意。”
时四童子所生庶母并眷属等闻此事已,疾至王所,白大王言:“我等四子奉王摈出,我愿随去。”王言;“宜依。”遮王有敕,续告四子:“若欲姻娉,莫婚他族,宜亲内姓,无令种姓断绝。”
此四童子敬王教敕,则领眷属面北而去。至含夷林,其中水土宽平,无诸坑阜。将诸眷属住此林中。福德盛故,遂成巨国。
后遮王思问群臣:“朕昔摈出四子,今在何方?”大臣奏曰:“今在香山之北,雪山之南。二山中间有林,名日含夷。地沃丰饶,人民炽盛,百姓归之,犹如廛市。郁成大国,册立为王,名尼拘罗城。古仙迦毗罗得道之处,因兹立城名也。”时遮王闻已,再三叹言:“我子释迦!我子释迦!”释迦者,译言能仁也。
大遮王三子已殁,唯有别成,号曰尼拘罗王,是佛祖祖。此王有太子,名曰拘卢王,是佛高祖。此王有太子,名曰瞿拘卢王,是佛曾祖。此王有太子,名曰师子颊王,是佛祖。此王有四太子,一名输头檀那,则净饭王。二名输拘卢檀那,则白饭王。三名途卢那,则斛饭王。四名阿弥都檀那。则甘露饭王。净饭王有二太子,一名悉达多,则是佛,四月八日生,身长丈六。二名难陀,则是逆风扫地者也,四月九日生,身长丈尺四寸。白饭王有二太子,一名调达,是佛当兄,四月七日生,身长丈五尺四寸。二名阿难,是佛侍者,四月十日生,身长丈五尺三寸。斛饭王有二太子,一名释摩男,捉土成金者,四月十二日生,身长丈四寸。甘露饭王有二太子,一名波投,出家竟,四月十三日生,身长丈四寸。二名跋提子,八道,四月十四日生,身长丈四寸。
《佛本行经》曰:“尔时,护明菩萨在兜率天上,心念欲化一切众生。遂敕金团天子:‘汝善观察诸王种族,则当为吾拣一生处。’金团天子奉菩萨敕为其观察。观察已竟,白菩萨言:‘有刹利种,姓瞿昙氏,刹利帝后。依瞿昙大仙学道,从师姓瞿昙氏。元本以来,世世为金轮王之种族,乃至遮王苗裔以来,子孙相承,住彼迳毗罗城,释种之所都也。其中有王,名师子颊王。此王有太子,名输头檀那王。今此王者,于一切世间天人之中有大名称,堪为菩萨托生之处。’菩萨叹曰:‘善哉!善哉!汝善观察诸王种姓,如汝所说,我定生彼。’”又《经》云:“护明菩萨欲降下时,摩耶夫人告净饭王言:‘大王当知,我今欲受八禁清净斋戒。’当斋戒已,遂则眠。于梦中见有一六牙白象,其首硃色,七支柱地,以金装牙。天人乘之,从空而下,赴净饭王宫。”
据《阿含经》曰:“推佛降神母胎,则当此土姬周第五帝昭王即位二十三年癸丑之岁七月十五日托阴摩耶。至二十四年甲寅之岁,摩耶夫人于毗罗苑中游戏快乐,见婆罗树花可爱,举右手攀枝,菩萨从右胁而诞生。身真金色,相好具足。”
又《普曜经》云:“佛初生时放大光明,照十方界。地涌金莲,自然捧足。东南西北,各行七步。观察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师子吼:‘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又偈曰:‘我生胎分尽,是最后末身。我已得解脱,当复度众生。’说此偈已,感九龙吐水,沐浴太子。大子浴已,默然不语,还同世间婴兒。”
又案《周异记》云:“昭王即位二十四年甲寅之岁,四月八日,江河泉池忽然泛涨,宫殿人舍、山川大地咸悉震动。其光有五色,贯入大微,遍于四方。昭王问大史苏由曰:‘是何祥也?’苏由奏曰:‘有大圣人生于西方。’又问:‘于天下如何?’由曰:‘则时无也。他一千年外声教被于此土。’”即是佛初生西天竺国迦毗罗城净饭王宫瑞应此土。
案《十二因缘经》云:“太子年登十九,厌皇后宫’。父王恐畏出家,遂敕箫韵,娱乐太子。太子不乐。坐至三更,五百宫人,悉皆得睡。净居太子时在虚空中,说偈告于太子:
世间不净众惑迷,无过妇人身体性。
世问衣服庄严故。愚痴是边生贪欲,
是人能做如是观,如梦如幻非真实。
速舍无明勿放逸,心得解脱功德身。
又天人于窗牖中叉手白太子言:“时可去矣。”太子闻此偈已,心生欢喜。潜命车匿鞁健陟来。四神捧足逾城,西北而去。太子念言:“夫出家者具大慈悲,不留马迹,王必罪于门人。”则于城西北角留一马迹,令知腾空西北而去。时当此土周昭王四十二年壬申之岁二月八日夜半也。
案《律》云:“太子去已,至摩竭陀国斑荼山中,于其石上结跏趺坐。作是念言:以何物剃除鬓发?”才起此念,净居天子便捧刀。太子自把,剃鬓发已,净居天子更捧缦僧伽梨衣,便脱旧日所著衣服,并脱头冠白马等付与车匿,将还王宫,并说偈言辞父王曰:
假便恩爱久共处,时至命尽会别离。
见此无常须臾间,是故我今求解脱。
尔时太子在于山中勇猛精进,修无上道。又诣阿蓝迦蓝处。三年学不用处定,知非便舍。复至郁头蓝弗处,一年学非想非非想定,知非亦舍。又至象头山,同诸外道日食麻麦,经于六年。苦行将满,则于尼连阿浴。苦行日久,就岸稍难,追成仙人挽低树枝,接于太子。
又《因果经》云:“浴已。‘我若以羸劣之身而取道者,外道言自饿则是涅盘,故当受食。’太子才起此念时,有难陀波罗奈姊妹二人捧上乳糜,太子又自念言:‘当将何器而为受食?’才起此念时,四天王各捧石钵。其时,菩萨为平等故,并总受之。息贪欲故,按成一钵以受乳糜。食充色力,欲诣正觉山。
准《本行经》云:“太子思念:‘当用何物而坐?应须净草。’才起此念,路上遇刈草人,名日吉安。太子语曰:‘此草可能惠施小许?不为爱惜?’吉安则授与。逦迤而去,至正觉山。为太子德重故,其山震动,山神出现,语太子曰:‘此非成道处。’太子问曰:‘何方堪耶?’山神曰:‘从此去,摩竭提国东一十六里有金刚座,贤劫千佛皆升此座,成等正觉。宜当往彼。’”
尔时太子遂则下山,遇一盲龙。盲龙语太子曰:“菩萨欲求成道处也。”太子问:“汝何知我菩萨?”盲龙曰:“我昔于毗婆尸佛时,为恶性比丘,毁骂王宝,遂垄龙中,兼盲其目。过去三佛出世,我眼则开,灭后还闭。今见汝身,令我眼开,故知汝是菩萨。”则引太子诣金刚座,以草敷上,遂升此座。太子发弘愿言:“我若不成无上菩提,誓不起于此座!”而成正觉,号之为佛。故《普曜经》云:“菩萨于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大悟,便造偈曰:
因星得悟,悟后非星。
不随于物,不是无情。
时当此土周第六帝穆王三年癸末之岁二月八日成道,因此三十成道也。”
尔时释迦如来成道竟,示众曰:“夫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本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业结;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敬,名之为道。”有一比丘问:“如何是清净本性?”佛言:“毕竟净故”。“如何是本性无知?”佛言:“诸法钝故。”外道问佛:“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佛乃良久。外道作礼赞曰:“善哉!善哉!世尊有如是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外道去后,阿难问佛:“外道以何所证而言得入?”佛言:“如世间良马,见鞭影而行。”如是说法,住世四十九年。后于拘尸那城熙连河侧娑罗双树间入于涅盘,寿龄当七十九矣。时周穆王五十二年壬申之岁二月十五日,暴风忽起,飘损人含,伤折树木。山河大地,悉皆震动。西方有白虹十二道,通过此土,连夜不灭,当此之时,则佛入涅盘之祥应。
又《涅盘经》云:“尔时世尊欲涅盘时,迦叶不在众会。佛告诸大弟子:‘迦叶来时,可令宣扬正法。’又云:‘吾有清净法眼。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正法付嘱于汝,汝善护持。’并敕阿难嗣二传化,无令断绝,而说偈曰: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
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尔时,迦叶与五百弟子在耆阇崛山,身心寂然,入于三昧。于正受中倏然心惊,举身战栗。从定中出,见诸山地皆大振动,则知如来已入涅盘。告诸弟子:“我佛大师入于涅盘,经于七日,已入棺中。苦哉!苦哉!应当疾往至如来所。”恐荼毗不得见佛,以敬佛故,不敢飞空往如来所,则将弟子寻路疾行,悲哀速往。正满七日,至拘尸城荼毗所。问大众言:“如何得开大圣金棺?”大众答曰:“佛入涅盘,已经二七。恐有损坏,如何得开?”迦叶言:“如来之身,金刚坚固,不可俎坏。德香芬馥,若啃檀山。”作是语已,涕泪交流,至佛棺所。尔时,如来大悲平等,为迦叶故,棺自然开,皆则解散,现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真金紫磨坚固之身。尔时,迦叶复重悲衷,与诸弟子绕佛七匝,长跪合掌,说偈哀难曰:
苦哉苦哉大圣尊,我今荼毒苦切心。
世尊灭度一何速,大悲不能留待我。
我于崛山禅定中,遍观如来悉不见。
又观见佛已涅盘,倏然心战大振惊。
忽见暗云遍世界,复睹山地大振动。
则知如来已涅盘,故我疾来已不见。
世尊大悲不普我,令我不见佛涅盘。
不蒙一言相教告,令我孤露何所依?
世尊我今大苦痛,情乱迷闷昏浊心。
我今为礼世尊顶,为复哀礼如来胸?
为复敬礼大圣手,为复悲礼如来腰?
为复敬礼如来脐?为复深心礼佛足?
何故不见佛涅盘?唯愿示我敬礼处。
如来在世众安乐,今入涅盘皆大苦。
哀哉衷哉深大苦,大悲示教所礼处。
尔时迦叶说是偈已,世尊大悲,则现二足;千辐轮相出于棺外,回示迦叶。从千辐轮放干光明,远照十方一切世界。尔时迦叶与诸弟子见佛足已,一时礼拜。千辐轮相大觉世尊金刚双足还自入棺,封闭如故。尔时如来以大悲力从心胸中火涌棺外,渐渐荼毗,经于七日,焚妙香薪,尔乃方尽。佛力威神,内外白执\衣而无损也。此有二表:外一重白执\衣不损者,表俗谛存焉,内一重白执\衣不损者,表真谛不坏也。
自如来入涅盘壬申之岁,至今唐保大十年壬子岁,得一千九百一十二年。教流汉土,迄今壬子岁,凡经八百八十六年矣。
- 相关文章推荐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