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先生解读诸葛亮的空城计故事
2017-6-8 人生智慧
《三国演义》中有几个故事是非常出名的,被人们流传下来,遍成了戏剧到处传唱,其中一个就是空城计。《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剧情是:马谡失了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司马懿大军直逼西城,诸葛亮此时手上无兵亦无卒,逃的话来不及了,于是就命令大开城门,并在城楼上抚琴,让几个老兵在城门口扫地。司马懿弄不清诸葛亮城内的虚实,于是退兵而去。
空城计被写入了教科书,老师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反映出了司马懿的多疑,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那么,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如何看待这个故事呢?
易中天先生认为,空城计在历史上完全子虚乌有,是罗贯中编出来的,这个故事不仅不合乎历史,还不合逻辑。易中天认为有以下几个疑点:
首先,书中说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军队势力十分悬殊,司马懿有几十万大军,而诸葛亮无兵无卒,那么,司马懿在弄不清虚实之前,为什么不派出一支侦查队进入城内侦查呢?如果城内埋伏着大批军队,司马懿顶多损失一个侦查队,但如果没有军队,司马懿就直接活捉诸葛亮了,为什么要退兵呢?
其次,书中说,诸葛亮唱到:来来来,上城来,听我抚琴!既然司马懿能够听的很清楚,说明离诸葛亮非常近,这么近,又没有守军威胁,司马懿为什么不派个神箭手把诸葛亮射下来呢?如果诸葛亮躲闪,那就露馅了,如果不躲,那就被射下来了啊,为什么要退兵呢?
另外,古时候打仗,娘草对于军队来说非常重要,素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说法,既然不清楚城内的虚实,司马懿为什么不选择“围而不打,断其粮草”,而要退兵呢?
从易中天教授的分析,我们看出,虽然“真三国,假西游”,但《三国演义》中的剧情也和历史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空城计更是漏洞百出,司马懿又笨又疑心重,而诸葛亮神机妙算,巧妙退敌。事实上,小编认为,司马懿为何不选取易中天教授认为的三条中的一条,原因很简单,司马懿另有图谋,他是故意放走诸葛亮的。
我们结合空城计前后的剧情来看,就知道小编的认为并非空穴来风。
司马懿是曹魏阵营中的一名猛将,早在曹操在位时就提醒后人,一定要防着司马懿。曹丕继位后,没有听从曹操的话,而是重用司马懿,然而,曹叡上位后,完全执行了爷爷的忠告,对司马懿弃而不用。空城计就发生在曹叡在位期间,当时,司马懿一直不被重用,后来,曹魏迫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人向曹叡谏言,只有司马懿能够对付诸葛亮。于是经过思量后,司马懿被重新任命,空城计中的西城也是司马懿刚刚被任用后兵临城下的城池。
小编认为,此时的司马懿心里有个算盘,对于一个驰骋沙场多年的大将军,不可能没有考虑到易中天先生所分析的其中一种,那他为什么不实施策略呢?
原因只有一个,曹叡任用司马懿,是为了对付诸葛亮,如果他早早的把诸葛亮擒拿了,毫无疑问,他将再次被弃之不用,这绝不是他想要的,所以,他干脆对属下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恐城内有埋伏,就退兵了。看似是不敢进攻,实则是故意放过诸葛亮,以便一直被任用。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古人撰写的故事,在后人来理解的时候,都意味深长,可以有诸多种理解,谁都不知道当时主人公的真实心里想法是什么,唯有根据前后历时环境来揣度,而到底是哪一种揣测更准确,还得还原历时背景。
根据易中天教授的分析,空城计的确在历史上不存在,民间流传的空城计也都是来自《三国演义》,诸葛亮在人们心中是正派人物,而司马懿是反派人物,人们在接受事物时,打心里喜欢正派的东西,打心里唾弃反派的东西。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没有反派,也没有正派;魏蜀吴三方势力都没有正义邪恶之分,三方势力都是为了统一中华大地,而建立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就是正确的历史道路。和三国时期类似的历时时期还有1945年后的内战时期,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想要统一中国,只是政权归属不同罢了。
对于一个平民百姓,谁执掌政权对大家的影响大吗?不大,每个政权都要收税,每个政权也都会守卫自己的疆土,每个政权都会搜刮百姓,每个政权也都会给百姓一些惠民政策。
我们在理解历史的时候,不能带上有色眼镜去看,而要不偏不倚的去看,其实,历史没有正邪之分,只有对错之分,民间形象正义的人也有错误的时候,民间形象邪恶的人也有正确的行为。比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践踏,和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在意义上毫无区别。而秦始皇大修长城,对当时的人民来说,是一场灾难,却留给后世非常壮观的瑰宝。
所以,在这里,我们不能说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是正义之师,是怎么怎么的,而要公正的去看待每个历史事件,在这里的理解就是易中天所分析的那样,这并非是真实历史,是罗贯中编造的。通过这个编造的故事,我们可以理解司马懿的心里特征,及性格。
- 相关文章推荐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