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不胜寒这是一句诗词,出自宋代大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诗歌原句如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高处不胜寒”现在比喻一些位高权重的人,没有知心的朋友,经常感觉被别人从高高的位置上推下来.简单的说就是,站在高高的地方承受不住那里的风寒.又比喻一个人在技艺或修为上所
达到的极高境界。境界越高,能够做伴的人就越少,越会感到孤独与寒冷。
为什么高处不胜寒呢?虽然,我们所需的热量看似来自太阳,实则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在地球表面,距离地面越远,气温就越低,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山地,不同海拔高度地点的气温也是随海拔高度降低的,不过在山地的测点与低处平原的测点都接近地面热源。
为什么也会有这种温度差别呢?原因是山地凸出于自由大气中,高山上的温度除了受本身的地面热原影响外,还受到自由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山越高,山地地面温度与自由大气温度的差值就越大,自由大气对山地气温的调节作用就越明显。
温度梯度不仅随季节变化,而且随地形具体情况也有很大差异,例如,在秦岭北坡就小于南坡,北坡年平均温度梯度-0。45℃/100米,南坡却有-0。54℃/100米。主要原因是在冬季,北坡有冷空气经常聚集,减少了盆地与高山的温度差值。北坡冬季月温度梯度只有-0。34℃/100米,而南坡处在冷气流的北风位置,1月仍有-0。54℃/100米,但在夏季这种情况并不存在,南北坡温度梯度都是-0。55℃/100米。
另外,由于自由大气的调节作用,高山上的温度年变化和日变化也是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的,用最热月温度减去最冷月的温度的差值表示年变化,称为年较差。九江的年较差为25。2℃,到庐山就降到22。7℃,年较差不仅随高度减少也可因坡向不同而有差别。秦岭以北的西安年较差达27。6℃,到华山降到24。2℃,可是在秦岭以南的安康年较差只有24。2℃,与华山几乎没有差别。当然,这与安康纬度偏南,云、雾及降水较多的也有很大关系。
而现在我们比较常用的是这句话的引申义,表示一个
人身居高位,很容易受到各
种因素的威胁和侵扰。在官场上,大官看似风光,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来牢狱之灾,甚至引来杀身之祸。又比如在股市里,大盘在跌,唯独有一支股票在涨,这种往往是高处不胜寒,不知道哪天就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