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十一句劝导人们的老话,意思就是说,当你受到别人肢体上的欺辱不还手,被别人恶语中伤不回骂。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呢?
很多人对此认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人是懦弱的人,其实,这样的理解是肤浅而以偏概全的。我认为,因为懦弱而不敢还手、还口的人的确有,但个例不代表全部。
从佛教的角度出发,很多“大师”都告诉大家,一定要
学会忍耐,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佛教有“三毒”,分别是贪、嗔、痴。其中的“嗔”就是嗔怒,发怒,
生气,憎恨。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
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
《
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
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
烦恼之一。
佛教认为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其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等精神作用,对佛道之修行是十分有害的。因而佛教把嗔看作是修行的大敌。
放在生活中来说,“骂还口”,你之所以还口,因为你愤怒嘛,如果不怒,又怎么可能还击!因此,嗔怒在生活中危害更大,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会发生争斗,或导致互相残杀,轻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则使整个社会,乃致使整个
国家陷入灾难,因而《大智度论》卷十四中说,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
周立波在其《壹周立波秀》脱口秀节目中,也曾讲到,当受到别人说自己的坏话,不用还击,不还击就等于“不受”,那么,对方骂的就是他自己而已。
我们小时候,爷爷奶奶也曾教导我们,当别人无论在面前还是背后
辱骂自己时,不要还口,不还口的结果就是对方骂的是自己,叫做“自受”。
老师也曾告诉我们,放学后遇到其他同学拦路单挑或者群架时不要和他们打架,而应该告诉父母或者老师。一方面,打架会造成
人身伤害,另一方面,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忍让,和谐相处。
然而,“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谈何容易,能做到的那都是高境界的人。一直以来,我都无法忍受住,总有“业障”。现在想来,其实,“骂”只是图一时痛快,结果呢,我怒你怒,徒增烦恼。仔细想来,这又何必,气大伤身,伤的是自己的身体,
不是别人的身体。
我平常爱写些评论性的文章,去分析评论某个事情,绝大部分时候都会引来恶语,唾弃之言。之前,我对此总是愤愤不平,然而,现在,我想开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骂能解你心头之恨,尽管骂吧。嘴上争赢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要做到“打不还手”其实也不难,当遇到有人“打”我们的时候,大可逃跑,实在跑不掉,还可以寻求帮助,实在实在没办法,那就还击吧。
而要做到“骂不还口”,同样的,我们可以选择“不听”,远离恶语或者堵住耳朵不听。当境界高了之后,即使对方在你面前直接开骂,你也可以做到无动于衷。
首先一点就是不要生气,有一个好脾气不仅对你自己,对家人对朋友都是好事,谁都不
喜欢和脾气暴躁的人相处。保持一个好脾气,一定会赢得很多朋友的青睐,那么,你的人缘是不是就好了,这是否符合佛家所说的因果呢?
其次,不发怒,一定要告诉自己,对方恶语相向的时候,不接受,则对方自受。这一点很重要,想清楚这一点,你就不用担心别人骂你了,管他骂不骂,一句话,“关我屁事”。
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脸皮厚一点,其实,脸皮厚不见得是坏事,在我看来反而是好事。脸皮厚的人追对象可以死缠烂打,往往会成功;脸皮厚的人可以做别人羞于做的事情,事业更容易成功。
记住
忌讳“死要面子活受罪”,不记得在哪里看到一句话,说的是,“在现在这个时代,有钱就有面子,你没钱,要面子干嘛?”这句话说的不无道理,现实中正是如此,越是有钱的人越懂得合理要面子。所谓合理要面子,就是因地制宜,什么时候该要面子,什么时候不该要面子,他们知道的很清楚。而那些没钱的穷人往往越是想要面子,越是面子都丢尽。
总结: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是一种境界,体现的是人的忍耐力,我们一定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样不仅对我们自身有益处,对家人,亲戚朋友都有好处。很多人总是抱怨自己运气不好,那么,有多少人想过是否是自己的这张嘴把自己的好运气都“吹”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