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2024-6-25 人生智慧
很多人觉得自己已经多少岁多少岁了,想要创一番事业已经来不及了,然而,我想说的是,有梦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就在今天2024年2月25日,宗庆后因病去世,享年79岁。
宗庆后是谁?
宗庆后出生于1945年,江苏徐州。42岁白手起家,蹬三轮成为中国饮料界首富。
我们先不管他几岁去世,看他几岁创业吧,42岁,这是很多人认为的不可能再成功的年纪,但宗庆后做到了。
那么,宗庆后有怎样的故事呢?
1945年,宗庆后出生在江苏徐州,由于家庭经济紧张,16岁的宗庆后离开校园后便踏入了社会,打零工,修车补贴家用。
虽然宗庆后只有16岁,但很快,宗庆后就展示出异于常人的商业头脑,他用家里闲置的设备走街串巷做过炒米,也曾在深夜的火车站向饥饿的旅人兜售煮红薯。
1963年开始,宗庆后先后在舟山的马目农场、绍兴茶场做了十五年的重体力劳动,虽然体力工作消磨人的意志,但宗庆后一直没有自我放弃,并养成了一种勤奋和坚韧的性格。(圣忠居士博客)
1978年,33岁的宗庆后回到杭州,接替了母亲在杭州市上城区邮电路小学校办工农纸箱厂当工人,而之后的8年,宗庆后作为校办工厂的供销员,跑在市场一线,但这个不安分的供销员不甘心卖纸箱,宗庆后倒过蚕丝,办过电表厂,做过电扇,也全国各地要过账款。
在宗庆后的自传里,他认为那些年商海一线的草根搏击,让他积累了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也为之后娃哈哈诞生打下基础。
改变宗庆后一生的一年终于到来,这一年,宗庆后42岁。
1987年,杭州市上城区文教局要对下属的校办企业经销部采用承包经营的方式,并公开选拔经销部负责人,虽然要求条件苛刻,但宗庆后主动提出想"搞搞试试",并借款14万,承包了这家连年亏损的校办企业,位于杭州市清泰街160号那栋6层小灰楼,也成为宗庆后创业的起点。
在创业后几年中,宗庆后凭着一腔热情,从蹬三轮车送文具、卖冰棍开始,逐步让这家校办经销部逐步扭亏为盈,员工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1988年,各种口服液市场火热,宗庆后通过敏锐的商业嗅觉,意识到其中的机会。他找到了当时浙江医科大学的营养学教授朱寿民,但当时的朱寿民对于宗庆后简陋的校办工厂并不信任,但在宗庆后一次一次登门拜访后,终于打动了前者。而区别于大多数传统产品的上市方式,宗庆后大胆地决定在杭州电视台做广告,而付出的21万广告费几乎是当时娃哈哈的全部资金。
虽然宗庆后这次做法冒了极大的风险,但没有让他失望,这次冒险收到了成效。随着"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广告语在电视上播出,几个月娃哈哈就实现了488万收入,企业快速增长。等到1989年,娃哈哈的营业收入已经达到2713万元。
要知道,在89年,物价水平是很低的,那时候的万元户都是非常让人羡慕的,那时候的万元户应该相当于现在的百万元户吧。而宗庆后的公司营收2713万,就相当于现在的27亿多。
可见,那时候宗庆后的公司已经非常牛掰了。
而在宗庆后发展公司的过程中,据说是他最喜欢用的一招就是“大鱼吃小鱼”。通过这一招,他的公司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险境,并逐渐成为独霸一方的巨头。
1990年,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就创造了年产值近1亿的目标,但虽然几经改造,但简陋的校厂制约了娃哈哈的发展。1991年,为扩大生产规模,满足市场需要,宗庆后决定给校办小厂"鸟枪换炮"。
宗庆后看上的是有着辉煌历史的国有杭州罐头厂,后者有着6万平方米的巨大厂房和2000多名职工,但由于经营不善,负债超过6700万元,历史负担很重。但宗庆后坚定地拍板,决定出资8000万整体收购罐头厂,并接收全部2200多名员工。
宗庆后这次收购,给自己惹来相当大的压力,让他喘不过气来。当时宗庆后要以民营小厂的身份收购一家国营大厂,也引发了外界的一片质疑,罐头厂内部员工也对宗庆后的到来感到不信任,娃哈哈内部也有担忧,怕企业被罐头厂巨额债务拖垮。
面对这样的危机,宗庆后选择了真诚和坚持,在并购后第一次见面会上,面对300多名罐头厂内部代表,宗庆后用真诚的态度和娃哈哈真实的销售数字,以及3个月的奖金,说服了罐头厂上下。
而宗庆后也把娃哈哈的拼搏精神带到了罐头厂,每天7点不到就进厂,晚上很晚才回家。仅仅28天,罐头厂就建立了新的生产线,短短百日,年亏损4000万的罐头厂扭亏为盈。
宗庆后开办了新工厂后,1991年娃哈哈产值达到2.5亿元,并在1992年进入果奶等饮料市场,娃哈哈从此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在这之后宗庆后又举行了多次企业家论坛,宗庆后都曾谈到过这场"小鱼吃大鱼"的并购,在他看来,这是娃哈哈走向规模经营的关键一步。从此,娃哈哈集团也开启了走向中国民营饮料巨头之路。
宗庆后就是这样一步步取得成功的,如今,宗庆后79岁,因为身体疾病的原因,离开了世界。但他留下的商业帝国,却依然蓬勃发展。
有些时候,正如曾仕强教授所说,成功的人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要怎么才能成功,只是做着做着就成功了
就在今天2024年2月25日,宗庆后因病去世,享年79岁。
宗庆后是谁?
宗庆后出生于1945年,江苏徐州。42岁白手起家,蹬三轮成为中国饮料界首富。
我们先不管他几岁去世,看他几岁创业吧,42岁,这是很多人认为的不可能再成功的年纪,但宗庆后做到了。
那么,宗庆后有怎样的故事呢?
1945年,宗庆后出生在江苏徐州,由于家庭经济紧张,16岁的宗庆后离开校园后便踏入了社会,打零工,修车补贴家用。
虽然宗庆后只有16岁,但很快,宗庆后就展示出异于常人的商业头脑,他用家里闲置的设备走街串巷做过炒米,也曾在深夜的火车站向饥饿的旅人兜售煮红薯。
1963年开始,宗庆后先后在舟山的马目农场、绍兴茶场做了十五年的重体力劳动,虽然体力工作消磨人的意志,但宗庆后一直没有自我放弃,并养成了一种勤奋和坚韧的性格。(圣忠居士博客)
1978年,33岁的宗庆后回到杭州,接替了母亲在杭州市上城区邮电路小学校办工农纸箱厂当工人,而之后的8年,宗庆后作为校办工厂的供销员,跑在市场一线,但这个不安分的供销员不甘心卖纸箱,宗庆后倒过蚕丝,办过电表厂,做过电扇,也全国各地要过账款。
在宗庆后的自传里,他认为那些年商海一线的草根搏击,让他积累了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也为之后娃哈哈诞生打下基础。
改变宗庆后一生的一年终于到来,这一年,宗庆后42岁。
1987年,杭州市上城区文教局要对下属的校办企业经销部采用承包经营的方式,并公开选拔经销部负责人,虽然要求条件苛刻,但宗庆后主动提出想"搞搞试试",并借款14万,承包了这家连年亏损的校办企业,位于杭州市清泰街160号那栋6层小灰楼,也成为宗庆后创业的起点。
在创业后几年中,宗庆后凭着一腔热情,从蹬三轮车送文具、卖冰棍开始,逐步让这家校办经销部逐步扭亏为盈,员工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1988年,各种口服液市场火热,宗庆后通过敏锐的商业嗅觉,意识到其中的机会。他找到了当时浙江医科大学的营养学教授朱寿民,但当时的朱寿民对于宗庆后简陋的校办工厂并不信任,但在宗庆后一次一次登门拜访后,终于打动了前者。而区别于大多数传统产品的上市方式,宗庆后大胆地决定在杭州电视台做广告,而付出的21万广告费几乎是当时娃哈哈的全部资金。
虽然宗庆后这次做法冒了极大的风险,但没有让他失望,这次冒险收到了成效。随着"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广告语在电视上播出,几个月娃哈哈就实现了488万收入,企业快速增长。等到1989年,娃哈哈的营业收入已经达到2713万元。
要知道,在89年,物价水平是很低的,那时候的万元户都是非常让人羡慕的,那时候的万元户应该相当于现在的百万元户吧。而宗庆后的公司营收2713万,就相当于现在的27亿多。
可见,那时候宗庆后的公司已经非常牛掰了。
而在宗庆后发展公司的过程中,据说是他最喜欢用的一招就是“大鱼吃小鱼”。通过这一招,他的公司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险境,并逐渐成为独霸一方的巨头。
1990年,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就创造了年产值近1亿的目标,但虽然几经改造,但简陋的校厂制约了娃哈哈的发展。1991年,为扩大生产规模,满足市场需要,宗庆后决定给校办小厂"鸟枪换炮"。
宗庆后看上的是有着辉煌历史的国有杭州罐头厂,后者有着6万平方米的巨大厂房和2000多名职工,但由于经营不善,负债超过6700万元,历史负担很重。但宗庆后坚定地拍板,决定出资8000万整体收购罐头厂,并接收全部2200多名员工。
宗庆后这次收购,给自己惹来相当大的压力,让他喘不过气来。当时宗庆后要以民营小厂的身份收购一家国营大厂,也引发了外界的一片质疑,罐头厂内部员工也对宗庆后的到来感到不信任,娃哈哈内部也有担忧,怕企业被罐头厂巨额债务拖垮。
面对这样的危机,宗庆后选择了真诚和坚持,在并购后第一次见面会上,面对300多名罐头厂内部代表,宗庆后用真诚的态度和娃哈哈真实的销售数字,以及3个月的奖金,说服了罐头厂上下。
而宗庆后也把娃哈哈的拼搏精神带到了罐头厂,每天7点不到就进厂,晚上很晚才回家。仅仅28天,罐头厂就建立了新的生产线,短短百日,年亏损4000万的罐头厂扭亏为盈。
宗庆后开办了新工厂后,1991年娃哈哈产值达到2.5亿元,并在1992年进入果奶等饮料市场,娃哈哈从此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在这之后宗庆后又举行了多次企业家论坛,宗庆后都曾谈到过这场"小鱼吃大鱼"的并购,在他看来,这是娃哈哈走向规模经营的关键一步。从此,娃哈哈集团也开启了走向中国民营饮料巨头之路。
宗庆后就是这样一步步取得成功的,如今,宗庆后79岁,因为身体疾病的原因,离开了世界。但他留下的商业帝国,却依然蓬勃发展。
有些时候,正如曾仕强教授所说,成功的人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要怎么才能成功,只是做着做着就成功了
- 相关文章推荐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