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六 第二部分 原文
2020-2-14 中阿含经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六
第二部分
晡利多品五下分结经第四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曾说五下分结,汝等受持耶?”诸比丘默然不答。
世尊复再三告诸比丘:“我曾说五下分结,汝等受持耶?”诸比丘亦再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鬘童子在彼众中。于是,尊者鬘童子即从座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曾说五下分结,我受持之。”
世尊问曰:“鬘童子,我曾说五下分结,汝受持耶?”
尊者鬘童子答曰:“世尊曾说欲初下分结,是我受持,恚、身见、戒取、疑,世尊说第五下分结,是我受持。”
世尊诃曰:“鬘童子,汝云何受持我说五下分结?鬘童子,汝从何口受持我说五下分结耶?鬘童子,非为众多异学来,以婴孩童子责数喻诘责汝耶?鬘童子,婴孩幼小,柔软仰眠,意无欲想,况复欲心缠住耶?然彼性使故,说欲使。鬘童子,婴孩幼小,柔软仰眠,无众生想,况复恚心缠住耶?然彼性使故,说恚使。鬘童子,婴孩幼小,柔软仰眠,无自身想,况复身见心缠住耶?然彼性使故,说身见使。鬘童子,婴孩幼小,柔软仰眠,无有戒想,况复戒取必缠往耶?然彼性使故,说戒取使。鬘童子,婴孩幼小,柔软仰眠,无有法想,况复疑心缠往耶?然彼性使故,说疑使。鬘童子,非为众多异学来,以此婴孩童子责数喻诘责汝耶?”于是,尊者鬘童子为世尊面诃责已,内怀忧戚,低头默然,失辩无言,如有所伺。
彼时,世尊面前诃责鬘童子已,默然而住。尔时,尊者阿难立世尊后,执扇扇佛。于是,尊者阿难叉手向佛,白曰:“世尊,今正是时。善逝,今正是时。若世尊为诸比丘说五下分结者,诸比丘从世尊闻已,善受善持。”
世尊告曰:“阿难,谛听!善思念之。”
尊者阿难白曰:“唯然,当受教听。”
佛言:“阿难,或有一为欲所缠,欲心生已,不知舍如真;彼不知舍如真已,欲转炽盛,不可制除,是下分结。阿难,或有一为恚所缠,恚心生已,不知舍如真;彼不知舍如真已,恚转炽盛,不可制除,是下分结。阿难,或有一为身见所缠,身见心生已,不知舍如真;彼不知舍如真已,身见转盛,不可制除,是下分结。阿难,或有一为戒取所缠,戒取心生已,不知舍如真;彼不知舍如真已,戒取转盛,不可制除,是下分结。阿难,或有一为疑所缠,疑心生已,不知舍如真;彼不知舍如真已,疑转炽盛,不可制除,是下分结。
“阿难,若依道、依迹、断五下分结;彼不依此道、不依此迹,断五下分结者,终无是处。阿难,犹如有人欲得求实,为求实故,持斧入林。彼人见树成就根、茎、枝、叶及实,彼人不截根、茎,得实归者,终无是处。如是,阿难,若依道、依迹,断五下分结;不依此道、不依此迹,断五下分结者,终无是处。阿难,若依道、依迹,断五下分结;彼依此道、依此迹,断五下分结者,必有是处。阿难,犹如有人欲得求实,为求实故,持斧入林。彼人见树成就根、茎、枝、叶及实,彼人截根、茎,得实归者,必有是处。如是,阿难,若依道、依迹,断五下分结;依此道、依此迹,断五下分结者,必有是处。
“阿难,依何道、依何迹,断五下分结?阿难,或有一不为欲所缠,若生欲缠,即知舍如真;彼知舍如真已,彼欲缠便灭。阿难,或有一不为恚所缠,若生恚缠,即知舍如真;彼知舍如真已,彼恚缠便灭。阿难,或有一不为身见所缠,若生身见缠,即知舍如真;彼知舍如真已,彼身见缠便灭。阿难,或有一不为戒取所缠,若生戒取缠,即知舍如真;彼知舍如真已,彼戒取便灭。阿难,或有一不为疑所缠,若生疑缠,即知舍如真;彼知舍如真已,彼疑缠便灭。阿难,依此道、依此迹,断五下分结。
“阿难,犹恒伽河,其水溢岸。若有人来彼岸,有事欲得度河,彼作是念:‘此恒伽河,其水溢岸。我于彼岸有事欲度,身无有力令我安隐浮至彼岸。’阿难,当知彼人无力。如是,阿难,若有人觉、灭、涅槃,其心不向而不清净,不住解脱,阿难,当知此人如彼羸人无有力也。阿难,犹恒伽河,其水溢岸。若有人来彼岸,有事欲得度河,彼作是念:‘此恒伽河,其水溢岸。我于彼岸有事欲度,身今有力令我安隐浮至彼岸。’阿难,当知彼人有力。如是,阿难,若有人觉、灭、涅槃,心向清净而住解脱,阿难,当知此人如彼有力人。
“阿难,犹如山水,甚深极广,长流驶疾,多有所漂,其中无船,亦无桥梁。或有人来彼岸,有事则便求度,彼求度时而作是念:‘今此山水甚深极广,长流驶疾,多有所漂,其中无船,亦无桥梁而可度者。我于彼岸有事欲度,当以何方便令我安隐至彼岸耶?’复作是念:‘我今宁可于此岸边收聚草木,缚作椑筏,乘之而度。’彼便岸边收聚草木,缚作椑筏,乘之而度,安隐至彼。如是,阿难,若有比丘攀缘厌离,依于厌离,住于厌离,止息身恶故,心入离、定故,离欲、离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得初禅成就游。彼依此处,观觉兴衰;彼依此处,观觉兴衰已,住彼必得漏尽。设住彼不得漏尽者,必当升进得止息处。
“云何升进得止息处?彼觉、观已息,内静、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得第二禅成就游。彼依此处,观觉兴衰;彼依此处,观觉兴衰已,住彼必得漏尽。设住彼不得漏尽者,必当升进得止息处。云何升进得止息处?彼离于喜欲,舍无求游,正念正智而身觉乐,谓圣所说、圣所舍、念、乐住、空,得第三禅成就游。彼依此处,观觉兴衰;彼依此处,观觉兴衰已,住彼必得漏尽。设住彼不得漏尽者,必当升进得止息处。
“云何升进得止息处?彼乐灭、苦灭、喜、忧本已灭,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得第四禅成就游。彼依此处,观觉兴衰;彼依此处,观觉兴衰已,住彼必得漏尽。设住彼不得漏尽者,必当升进得止息处。
“云何升进得止息处?彼度一切色想,灭有碍想,不念若干想,无量空,是无量空处成就游;彼依此处,观觉兴衰。彼依此处,观觉兴衰已,住彼必得漏尽。设住彼不得漏尽者,必当升进得止息处。
“云何升进得止息处?彼度一切无量空处,无量识,是无量识处成就游。彼依此处,观觉兴衰;彼依此处,观觉兴衰已,住彼必得漏尽。设住彼不得漏尽者,必当升进得止息处。
“云何升进得止息处?彼度一切无量识处,无所有,无所有处成就游。彼若有所觉,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彼观此觉无常,观兴衰、观无欲、观灭、观断、观舍;彼如是观此觉无常,观兴衰、观无欲、观灭、观断、观舍已,便不受此世;不受此世已,便不恐怖;因不恐怖,便般涅槃: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
“犹去村不远,有大芭蕉,若人持斧破芭蕉树,破作片,破为十分,或作百分。破为十分,或作百分已,便擗叶叶,不见彼节,况复实耶?阿难,如是比丘若有所觉,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彼观此觉无常,观兴衰、观无欲、观灭、观断、观舍;彼如是观此觉无常,观兴衰、观无欲、观灭、观断、观舍已,便不受此世;不受此世已,便不恐怖;因不恐怖已,便般涅槃: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
于是,尊者阿难叉手向佛,白曰:“世尊,甚奇!甚特!世尊为诸比丘依依立依,说舍离漏,说过度漏,然诸比丘不速得无上,谓毕究竟尽。”
世尊告曰:“如是,阿难。如是,阿难。甚奇!甚特!我为诸比丘依依立依,说舍离漏,说过度漏,然诸比丘不速得无上,谓毕究竟尽。所以者何?人有胜如故,修道便有精粗。修道有精粗故,人便有胜如。阿难,是故我说人有胜如。”
佛说如是,尊者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晡利多品心秽经第五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比丘尼不拔心中五秽,不解心中五缚者,是为比丘、比丘尼说必退法。
“云何不拔心中五秽?或有一疑世尊,犹豫、不开意、不解意、意不静。若有一疑世尊,犹豫、不开意、不解意、意不静者,是谓不拔第一心秽,谓于世尊也。如是法、戒、教,若有诸梵行,世尊所称誉,彼便责数、轻易、触娆、侵害,不开意、不解意、意不静,是谓第五不拔心中秽,谓于梵行也。
“云何不解心中五缚?或有一身不离染、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若有身不离染、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者,彼心不趣向,不静、不住、不解,自方便断宴坐。若有此心不趣向,不静、不住、不解,自方便断宴坐者,是谓第一不解心缚,谓身也。
“复次,于欲不离染、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若有于欲不离染、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者,彼心不趣向,不静、不住、不解,自方便断宴坐。若有此心不趣向,不静、不住、不解,自方便断宴坐者,是谓第二不解心缚,谓欲也。
“复次,有一所说圣义相应,柔软无疑盖,谓说戒、说定、说慧、说解脱、说解脱知见、说损、说不聚会、说少欲、说知足、说断、说无欲、说灭、说宴坐、说缘起。如是比丘,沙门所说者,彼心不趣向,不静、不住、不解,自方便断宴坐。若有此心不趣向,不静、不住、不解,自方便断宴坐者,是谓第三不解心缚,谓说也。
“复次,数道俗共会,掉乱、骄傲、不学问。若有数道俗共会,掉乱、骄傲、不学问者,彼心不趣向,不静、不住、不解,自方便断宴坐。若此心不趣向,不静、不住、不解,自方便断宴坐者,是谓第四不解心缚,谓聚会也。
“复次,少有所得故,于其中间住,不复求升进。若有少所得故,于其中间住,不复求升进者,彼心不趣向,不静、不住、不解,自方便断宴坐。若此心不趣向,不静、不住、不解,自方便断宴坐者,是谓第五不解心缚,谓升进也。
“若有比丘、比丘尼不拔此心中五秽,及不解此心中五缚者,是谓比丘、比丘尼必退法也。若有比丘、比丘尼善拔心中五秽,善解心中五缚者,是谓比丘、比丘尼清净法。
“云何善拔心中五秽?或有一不疑世尊,不犹豫、开意、意解、意静。若有不疑世尊,不犹豫、开意、意解、意静者,是谓第一善拔心中秽,谓于世尊也。如是法、戒、教,若有梵行,世尊所称誉,彼不责数、不轻易、不触娆、不侵害,开意、意解、意静,是谓第五善拔心中秽,谓于梵行也。
“云何解心中五缚?或有一身离染、离欲、离爱、离渴。若有身离染、离欲、离爱、离渴者,彼心趣向,静、住、解,自方便断宴坐。若有此心趣向,静、住、解,自方便断宴坐者,是谓第一解心中缚,谓身也。
“复次,于欲离染、离欲、离爱、离渴。若有于欲离染、离欲、离爱、离渴者,彼心趣向,静、住、解,自方便断宴坐。若有此心趣向,静、住、解,自方便断宴坐者,是谓第二解心中缚,谓欲也。
“复次,有一所说,圣义相应,柔软无疑盖,谓说戒、说定、说慧、说解脱、说解脱知见、说损、说不聚会、说少欲、说知足、说断、说无欲、说灭、说宴坐、说缘起,如是比丘,沙门所说者,彼心趣向,静、住、解,自方便断宴坐。若有此心趣向,静、住、解,自方便断宴坐者,是谓第三解心中缚,谓说也。
“复次,不数道俗共会,不掉乱、不骄傲学问。若有不数道俗共会,不掉乱、不骄傲学问者,彼心趣向,静、住、解,自方便断宴坐。若有此必趣向,静、往、解,自方便断宴坐者,是谓第四解心中缚,谓不聚会也。
“复次,少有所得故,于其中间不住,复求升进。若有少所得故,于其中间不住,复求升进者,彼心趣向,静、住、解,自方便断宴坐。若此心趣向,静、住、解,自方便断宴坐者,是谓第五解心中缚,谓升进也。
“若有比丘、比丘尼善拔此心中五秽,及善解此心中五缚者,是谓比丘、比丘尼清净法。彼住此十支已,复修习五法。云何为五?修欲定心成就断如意足,依离、依无欲、依灭、依舍,趣向非品。修精进定、心定、思惟定成就断如意足,依离、依无欲、依灭、依舍,趣向非品,堪任第五。
“彼成就此堪任等十五法,成就自受者,必知必见,必正尽觉,至甘露门,近住涅槃,我说无不至涅槃。犹如鸡生十卵,或十二,随时覆盖,随时温暖,随时看视。鸡设有放逸者,彼中或鸡子以[唯/乃]以足,啄破其卵,自安隐出者,彼为第一。如是比丘成就此堪任等十五法自受者,必知必见,必正尽觉,必至甘露门,近住涅槃,我说无不得涅槃。”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二部分
晡利多品五下分结经第四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曾说五下分结,汝等受持耶?”诸比丘默然不答。
世尊复再三告诸比丘:“我曾说五下分结,汝等受持耶?”诸比丘亦再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鬘童子在彼众中。于是,尊者鬘童子即从座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曾说五下分结,我受持之。”
世尊问曰:“鬘童子,我曾说五下分结,汝受持耶?”
尊者鬘童子答曰:“世尊曾说欲初下分结,是我受持,恚、身见、戒取、疑,世尊说第五下分结,是我受持。”
世尊诃曰:“鬘童子,汝云何受持我说五下分结?鬘童子,汝从何口受持我说五下分结耶?鬘童子,非为众多异学来,以婴孩童子责数喻诘责汝耶?鬘童子,婴孩幼小,柔软仰眠,意无欲想,况复欲心缠住耶?然彼性使故,说欲使。鬘童子,婴孩幼小,柔软仰眠,无众生想,况复恚心缠住耶?然彼性使故,说恚使。鬘童子,婴孩幼小,柔软仰眠,无自身想,况复身见心缠住耶?然彼性使故,说身见使。鬘童子,婴孩幼小,柔软仰眠,无有戒想,况复戒取必缠往耶?然彼性使故,说戒取使。鬘童子,婴孩幼小,柔软仰眠,无有法想,况复疑心缠往耶?然彼性使故,说疑使。鬘童子,非为众多异学来,以此婴孩童子责数喻诘责汝耶?”于是,尊者鬘童子为世尊面诃责已,内怀忧戚,低头默然,失辩无言,如有所伺。
彼时,世尊面前诃责鬘童子已,默然而住。尔时,尊者阿难立世尊后,执扇扇佛。于是,尊者阿难叉手向佛,白曰:“世尊,今正是时。善逝,今正是时。若世尊为诸比丘说五下分结者,诸比丘从世尊闻已,善受善持。”
世尊告曰:“阿难,谛听!善思念之。”
尊者阿难白曰:“唯然,当受教听。”
佛言:“阿难,或有一为欲所缠,欲心生已,不知舍如真;彼不知舍如真已,欲转炽盛,不可制除,是下分结。阿难,或有一为恚所缠,恚心生已,不知舍如真;彼不知舍如真已,恚转炽盛,不可制除,是下分结。阿难,或有一为身见所缠,身见心生已,不知舍如真;彼不知舍如真已,身见转盛,不可制除,是下分结。阿难,或有一为戒取所缠,戒取心生已,不知舍如真;彼不知舍如真已,戒取转盛,不可制除,是下分结。阿难,或有一为疑所缠,疑心生已,不知舍如真;彼不知舍如真已,疑转炽盛,不可制除,是下分结。
“阿难,若依道、依迹、断五下分结;彼不依此道、不依此迹,断五下分结者,终无是处。阿难,犹如有人欲得求实,为求实故,持斧入林。彼人见树成就根、茎、枝、叶及实,彼人不截根、茎,得实归者,终无是处。如是,阿难,若依道、依迹,断五下分结;不依此道、不依此迹,断五下分结者,终无是处。阿难,若依道、依迹,断五下分结;彼依此道、依此迹,断五下分结者,必有是处。阿难,犹如有人欲得求实,为求实故,持斧入林。彼人见树成就根、茎、枝、叶及实,彼人截根、茎,得实归者,必有是处。如是,阿难,若依道、依迹,断五下分结;依此道、依此迹,断五下分结者,必有是处。
“阿难,依何道、依何迹,断五下分结?阿难,或有一不为欲所缠,若生欲缠,即知舍如真;彼知舍如真已,彼欲缠便灭。阿难,或有一不为恚所缠,若生恚缠,即知舍如真;彼知舍如真已,彼恚缠便灭。阿难,或有一不为身见所缠,若生身见缠,即知舍如真;彼知舍如真已,彼身见缠便灭。阿难,或有一不为戒取所缠,若生戒取缠,即知舍如真;彼知舍如真已,彼戒取便灭。阿难,或有一不为疑所缠,若生疑缠,即知舍如真;彼知舍如真已,彼疑缠便灭。阿难,依此道、依此迹,断五下分结。
“阿难,犹恒伽河,其水溢岸。若有人来彼岸,有事欲得度河,彼作是念:‘此恒伽河,其水溢岸。我于彼岸有事欲度,身无有力令我安隐浮至彼岸。’阿难,当知彼人无力。如是,阿难,若有人觉、灭、涅槃,其心不向而不清净,不住解脱,阿难,当知此人如彼羸人无有力也。阿难,犹恒伽河,其水溢岸。若有人来彼岸,有事欲得度河,彼作是念:‘此恒伽河,其水溢岸。我于彼岸有事欲度,身今有力令我安隐浮至彼岸。’阿难,当知彼人有力。如是,阿难,若有人觉、灭、涅槃,心向清净而住解脱,阿难,当知此人如彼有力人。
“阿难,犹如山水,甚深极广,长流驶疾,多有所漂,其中无船,亦无桥梁。或有人来彼岸,有事则便求度,彼求度时而作是念:‘今此山水甚深极广,长流驶疾,多有所漂,其中无船,亦无桥梁而可度者。我于彼岸有事欲度,当以何方便令我安隐至彼岸耶?’复作是念:‘我今宁可于此岸边收聚草木,缚作椑筏,乘之而度。’彼便岸边收聚草木,缚作椑筏,乘之而度,安隐至彼。如是,阿难,若有比丘攀缘厌离,依于厌离,住于厌离,止息身恶故,心入离、定故,离欲、离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得初禅成就游。彼依此处,观觉兴衰;彼依此处,观觉兴衰已,住彼必得漏尽。设住彼不得漏尽者,必当升进得止息处。
“云何升进得止息处?彼觉、观已息,内静、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得第二禅成就游。彼依此处,观觉兴衰;彼依此处,观觉兴衰已,住彼必得漏尽。设住彼不得漏尽者,必当升进得止息处。云何升进得止息处?彼离于喜欲,舍无求游,正念正智而身觉乐,谓圣所说、圣所舍、念、乐住、空,得第三禅成就游。彼依此处,观觉兴衰;彼依此处,观觉兴衰已,住彼必得漏尽。设住彼不得漏尽者,必当升进得止息处。
“云何升进得止息处?彼乐灭、苦灭、喜、忧本已灭,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得第四禅成就游。彼依此处,观觉兴衰;彼依此处,观觉兴衰已,住彼必得漏尽。设住彼不得漏尽者,必当升进得止息处。
“云何升进得止息处?彼度一切色想,灭有碍想,不念若干想,无量空,是无量空处成就游;彼依此处,观觉兴衰。彼依此处,观觉兴衰已,住彼必得漏尽。设住彼不得漏尽者,必当升进得止息处。
“云何升进得止息处?彼度一切无量空处,无量识,是无量识处成就游。彼依此处,观觉兴衰;彼依此处,观觉兴衰已,住彼必得漏尽。设住彼不得漏尽者,必当升进得止息处。
“云何升进得止息处?彼度一切无量识处,无所有,无所有处成就游。彼若有所觉,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彼观此觉无常,观兴衰、观无欲、观灭、观断、观舍;彼如是观此觉无常,观兴衰、观无欲、观灭、观断、观舍已,便不受此世;不受此世已,便不恐怖;因不恐怖,便般涅槃: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
“犹去村不远,有大芭蕉,若人持斧破芭蕉树,破作片,破为十分,或作百分。破为十分,或作百分已,便擗叶叶,不见彼节,况复实耶?阿难,如是比丘若有所觉,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彼观此觉无常,观兴衰、观无欲、观灭、观断、观舍;彼如是观此觉无常,观兴衰、观无欲、观灭、观断、观舍已,便不受此世;不受此世已,便不恐怖;因不恐怖已,便般涅槃: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
于是,尊者阿难叉手向佛,白曰:“世尊,甚奇!甚特!世尊为诸比丘依依立依,说舍离漏,说过度漏,然诸比丘不速得无上,谓毕究竟尽。”
世尊告曰:“如是,阿难。如是,阿难。甚奇!甚特!我为诸比丘依依立依,说舍离漏,说过度漏,然诸比丘不速得无上,谓毕究竟尽。所以者何?人有胜如故,修道便有精粗。修道有精粗故,人便有胜如。阿难,是故我说人有胜如。”
佛说如是,尊者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晡利多品心秽经第五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比丘尼不拔心中五秽,不解心中五缚者,是为比丘、比丘尼说必退法。
“云何不拔心中五秽?或有一疑世尊,犹豫、不开意、不解意、意不静。若有一疑世尊,犹豫、不开意、不解意、意不静者,是谓不拔第一心秽,谓于世尊也。如是法、戒、教,若有诸梵行,世尊所称誉,彼便责数、轻易、触娆、侵害,不开意、不解意、意不静,是谓第五不拔心中秽,谓于梵行也。
“云何不解心中五缚?或有一身不离染、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若有身不离染、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者,彼心不趣向,不静、不住、不解,自方便断宴坐。若有此心不趣向,不静、不住、不解,自方便断宴坐者,是谓第一不解心缚,谓身也。
“复次,于欲不离染、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若有于欲不离染、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者,彼心不趣向,不静、不住、不解,自方便断宴坐。若有此心不趣向,不静、不住、不解,自方便断宴坐者,是谓第二不解心缚,谓欲也。
“复次,有一所说圣义相应,柔软无疑盖,谓说戒、说定、说慧、说解脱、说解脱知见、说损、说不聚会、说少欲、说知足、说断、说无欲、说灭、说宴坐、说缘起。如是比丘,沙门所说者,彼心不趣向,不静、不住、不解,自方便断宴坐。若有此心不趣向,不静、不住、不解,自方便断宴坐者,是谓第三不解心缚,谓说也。
“复次,数道俗共会,掉乱、骄傲、不学问。若有数道俗共会,掉乱、骄傲、不学问者,彼心不趣向,不静、不住、不解,自方便断宴坐。若此心不趣向,不静、不住、不解,自方便断宴坐者,是谓第四不解心缚,谓聚会也。
“复次,少有所得故,于其中间住,不复求升进。若有少所得故,于其中间住,不复求升进者,彼心不趣向,不静、不住、不解,自方便断宴坐。若此心不趣向,不静、不住、不解,自方便断宴坐者,是谓第五不解心缚,谓升进也。
“若有比丘、比丘尼不拔此心中五秽,及不解此心中五缚者,是谓比丘、比丘尼必退法也。若有比丘、比丘尼善拔心中五秽,善解心中五缚者,是谓比丘、比丘尼清净法。
“云何善拔心中五秽?或有一不疑世尊,不犹豫、开意、意解、意静。若有不疑世尊,不犹豫、开意、意解、意静者,是谓第一善拔心中秽,谓于世尊也。如是法、戒、教,若有梵行,世尊所称誉,彼不责数、不轻易、不触娆、不侵害,开意、意解、意静,是谓第五善拔心中秽,谓于梵行也。
“云何解心中五缚?或有一身离染、离欲、离爱、离渴。若有身离染、离欲、离爱、离渴者,彼心趣向,静、住、解,自方便断宴坐。若有此心趣向,静、住、解,自方便断宴坐者,是谓第一解心中缚,谓身也。
“复次,于欲离染、离欲、离爱、离渴。若有于欲离染、离欲、离爱、离渴者,彼心趣向,静、住、解,自方便断宴坐。若有此心趣向,静、住、解,自方便断宴坐者,是谓第二解心中缚,谓欲也。
“复次,有一所说,圣义相应,柔软无疑盖,谓说戒、说定、说慧、说解脱、说解脱知见、说损、说不聚会、说少欲、说知足、说断、说无欲、说灭、说宴坐、说缘起,如是比丘,沙门所说者,彼心趣向,静、住、解,自方便断宴坐。若有此心趣向,静、住、解,自方便断宴坐者,是谓第三解心中缚,谓说也。
“复次,不数道俗共会,不掉乱、不骄傲学问。若有不数道俗共会,不掉乱、不骄傲学问者,彼心趣向,静、住、解,自方便断宴坐。若有此必趣向,静、往、解,自方便断宴坐者,是谓第四解心中缚,谓不聚会也。
“复次,少有所得故,于其中间不住,复求升进。若有少所得故,于其中间不住,复求升进者,彼心趣向,静、住、解,自方便断宴坐。若此心趣向,静、住、解,自方便断宴坐者,是谓第五解心中缚,谓升进也。
“若有比丘、比丘尼善拔此心中五秽,及善解此心中五缚者,是谓比丘、比丘尼清净法。彼住此十支已,复修习五法。云何为五?修欲定心成就断如意足,依离、依无欲、依灭、依舍,趣向非品。修精进定、心定、思惟定成就断如意足,依离、依无欲、依灭、依舍,趣向非品,堪任第五。
“彼成就此堪任等十五法,成就自受者,必知必见,必正尽觉,至甘露门,近住涅槃,我说无不至涅槃。犹如鸡生十卵,或十二,随时覆盖,随时温暖,随时看视。鸡设有放逸者,彼中或鸡子以[唯/乃]以足,啄破其卵,自安隐出者,彼为第一。如是比丘成就此堪任等十五法自受者,必知必见,必正尽觉,必至甘露门,近住涅槃,我说无不得涅槃。”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相关文章推荐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