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
2017-7-22 修行心得
苏轼,也叫苏东坡,作有一首诗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其中的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为经典名句千古传唱。
上学时,老师告诉我们这两句诗说的是:诗人苏东坡在庐山游玩,想看看整体的庐山面貌,却看不尽,只因自己身在庐山中,于是发出感叹,有了这两句诗。
这两句诗作为名句千古传唱,主要因为它富含哲理,发人深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句意思是: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在《墨菲定律》中,第一篇就写苏东坡效应,中心也就是这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效应说的是:人们都难以正确认识自我。
我们把自己比作庐山,那么,意识便是诗人苏东坡,意识潜藏在人体大脑中,无法好人体割舍开。这就好比苏东坡身在庐山中,不能出来。如此,我们就无法正确认清自己。
当然,话说回来,苏东坡要想认清庐山真面目,只需出了庐山即可,而我们要想认清自己,想要将意识和身体剥离?这是不可能的。那么,如何认清自己呢?
这就需要借助外物了,我们可以借助镜子来认识自己。镜子是个神奇的东西,它能够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原模原样地反射在镜子中,毫无偏差。我们只需要找一面镜子,将自己反射其中,就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的真面目。
当然,一般的镜子只能将我们的外貌反射出来,内心以及性格脾气等等诸多内在的素养是无法反射出来的,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特殊的镜子,这就是儒家经典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一起行事,一定有一个人可以做我的老师,选择其中好的学习,而坏的引以为戒。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将他人当作一面镜子,你看到镜子里的种种不好的行为,你就要想到我自己是不是也有这种种行为,如果有那就改掉,如果没有那就引以为戒。如果镜子中有的是诸多好的行为,我们就要思考自己是不是也有这种行为,如果没有,那就学习,让自己也有这种好的行为,如果有了,那就加强保持。
举个例子,一个很自卑的人,他如何能知道自己很自卑?找一个不自卑,很自信的人当作镜子,这个时候,他就能知道自己很自卑,而自卑是一种缺点,不好的东西,就要努力改正,向自信的人学习。
而一个自信过度,骄傲自大的人,他如何能知道自己太过高傲自大?找一个谦虚的人当作镜子,他就知道自己太过高傲自大,就要努力改正。
一个穷人以富人为镜,他就明白自己有多穷,当然,能不能变富还得看他的努力和付出程度。
佛家对此也明确教导大家,要时刻谨记以他人为镜。很多修佛之人在修行时,错误地认为,“忍”是修习一切佛法的法门。其实,这种认为是错误的,忍,只能获得一时的风平浪静,地震威力巨大无比,而我们知道地震也是由小能量积聚起来的。忍只会让我们心中的不快不断积累,等到爆发出来,直可以排山倒海。
我们在修行时,当然要以他人为镜,努力修行,学习好的,改掉不好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告诉我们,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活出自我。比如,现在大部分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都随大流进入企业上班,很少有人创业,能认清自己该走什么路的人少之又少。人们总是,看到别人做什么赚钱,就想着做什么,结果,只会终日忙忙碌碌,最终却一无所得。
所以,我们要想成功,第一步得认清自己,什么行业适合自己,什么工作适合自己,这些问题一定要认清楚。
老话说: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而《孙子兵法》又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战胜自我,你首先得认清自己。只有认清了自己,才算“知彼”。
我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所谓“应试”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并不是为了让你学了之后有多牛掰,完全是为了考试!因此,在课堂上,老师不会给你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的真正含义,因为考试也不会考这么深奥的东西。
但我们终究是要走出学校,面对社会的,我们就要理解其真正的意思,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总结:苏东坡效应,核心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效应告诉我们,我们很难正确认识自己,而要想战胜我们自己,就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从而获得人生的升华。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其中的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为经典名句千古传唱。
上学时,老师告诉我们这两句诗说的是:诗人苏东坡在庐山游玩,想看看整体的庐山面貌,却看不尽,只因自己身在庐山中,于是发出感叹,有了这两句诗。
这两句诗作为名句千古传唱,主要因为它富含哲理,发人深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句意思是: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在《墨菲定律》中,第一篇就写苏东坡效应,中心也就是这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效应说的是:人们都难以正确认识自我。
我们把自己比作庐山,那么,意识便是诗人苏东坡,意识潜藏在人体大脑中,无法好人体割舍开。这就好比苏东坡身在庐山中,不能出来。如此,我们就无法正确认清自己。
当然,话说回来,苏东坡要想认清庐山真面目,只需出了庐山即可,而我们要想认清自己,想要将意识和身体剥离?这是不可能的。那么,如何认清自己呢?
这就需要借助外物了,我们可以借助镜子来认识自己。镜子是个神奇的东西,它能够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原模原样地反射在镜子中,毫无偏差。我们只需要找一面镜子,将自己反射其中,就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的真面目。
当然,一般的镜子只能将我们的外貌反射出来,内心以及性格脾气等等诸多内在的素养是无法反射出来的,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特殊的镜子,这就是儒家经典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一起行事,一定有一个人可以做我的老师,选择其中好的学习,而坏的引以为戒。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将他人当作一面镜子,你看到镜子里的种种不好的行为,你就要想到我自己是不是也有这种种行为,如果有那就改掉,如果没有那就引以为戒。如果镜子中有的是诸多好的行为,我们就要思考自己是不是也有这种行为,如果没有,那就学习,让自己也有这种好的行为,如果有了,那就加强保持。
举个例子,一个很自卑的人,他如何能知道自己很自卑?找一个不自卑,很自信的人当作镜子,这个时候,他就能知道自己很自卑,而自卑是一种缺点,不好的东西,就要努力改正,向自信的人学习。
而一个自信过度,骄傲自大的人,他如何能知道自己太过高傲自大?找一个谦虚的人当作镜子,他就知道自己太过高傲自大,就要努力改正。
一个穷人以富人为镜,他就明白自己有多穷,当然,能不能变富还得看他的努力和付出程度。
佛家对此也明确教导大家,要时刻谨记以他人为镜。很多修佛之人在修行时,错误地认为,“忍”是修习一切佛法的法门。其实,这种认为是错误的,忍,只能获得一时的风平浪静,地震威力巨大无比,而我们知道地震也是由小能量积聚起来的。忍只会让我们心中的不快不断积累,等到爆发出来,直可以排山倒海。
我们在修行时,当然要以他人为镜,努力修行,学习好的,改掉不好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告诉我们,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活出自我。比如,现在大部分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都随大流进入企业上班,很少有人创业,能认清自己该走什么路的人少之又少。人们总是,看到别人做什么赚钱,就想着做什么,结果,只会终日忙忙碌碌,最终却一无所得。
所以,我们要想成功,第一步得认清自己,什么行业适合自己,什么工作适合自己,这些问题一定要认清楚。
老话说: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而《孙子兵法》又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战胜自我,你首先得认清自己。只有认清了自己,才算“知彼”。
我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所谓“应试”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并不是为了让你学了之后有多牛掰,完全是为了考试!因此,在课堂上,老师不会给你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的真正含义,因为考试也不会考这么深奥的东西。
但我们终究是要走出学校,面对社会的,我们就要理解其真正的意思,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总结:苏东坡效应,核心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效应告诉我们,我们很难正确认识自己,而要想战胜我们自己,就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从而获得人生的升华。
- 相关文章推荐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