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屋子里沉睡的人”现实社会思考
2022-7-5 修行心得
鲁迅作为一名普通的教书匠,他留下的作品却十分了得,批判社会乱象很是辛辣,其中他的作品中有这么一段:
“假如有这么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且是万难破毁的,里边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就要被闷死,然而从昏睡入死,他们全然不知道就要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一声,惊醒这几个较为清醒的人,但是这不幸的少数者要去承受这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你对得起他们?”
这段话的意思通俗易懂,说的是在睡梦中快乐地死去,总比在绝望中痛苦地死去好。也就是说,总归是要死的,相比之下,快乐地死会更好。
从逻辑上来说,这的确没毛病,就好比说,与其痛苦地活着,不如快乐地活着。然而,鲁迅在这里又加了一句,叫做:
“如果我嚷几声,能叫醒那几个人,你就绝不能说,他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鲁迅的意思很明了,就是说,只要有足够的人一起觉醒,就有可能破坏这铁屋子,从而获得新生。唯一担心的只是无法叫醒足够多的人。
也就是说,如果“喊一嗓子”只能叫醒个别人,又不能破坏掉铁屋子,那么,醒了的人将会承受很大的痛苦,这样来看,是对不起这些醒了的人的。只有醒来的人足够多,能够破坏掉铁屋子,才算对得起他们。
我们知道,鲁迅生活在民国时期,也就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时候中国很多人还在“沉睡”当中,孙中山先生成立兴中会准备推翻清朝政府这个事情在民众看来,无非就是改朝换代。对于老百姓来说,谁当皇帝跟我没有半毛钱关系,然而,鲁迅却看得明白,封建专制已经走到尽头,民众却没有苏醒,于是,他希望用自己的笔杆子唤醒更多地民众,从而彻底打破残存的铁屋子。
我们抛开历史不谈,来说说现实社会。其实很多人已经发现,现实社会矛盾重重,只不过这些矛盾还没有到厄待解决的地步。可以肯定的是,家长们已经清晰地看到这些矛盾,但他们无力解决这些矛盾,因为矛盾太多,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推到第一块牌子,就会引发一连串的牌子倒下。
现实社会当中的铁屋子,也很明显,就是传统教育制度。如果懂得独立思考的人,应该都已经注意到,从从春秋时期开始,我国的教育制度就已经完全作为统治阶级禁锢百姓思想的工具而存在,以儒家思想为主,以其他家思想为辅。
传统教育抽取其中能够禁锢民众思想的东西作为民众必须接受的教育,而将那些会引导民众思想解放的东西封杀摒弃。
比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这八种思想,用来禁锢民众思想,非常有效。而佛教的“般若智慧”却会导致民众思想得以解放。所以,统治阶级大力倡导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思想,而疯狂打压佛教“般若智慧”。
举个例子,就拿“孝”文化来说,我相信,当今时代,绝大部分民众不认为“孝”这种思想是用来禁锢民众的。这里我就解析一二。
孝文化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孝敬长辈,在父母长辈面前,我们应该绝对谦恭。所谓绝对谦恭,就是,所有父母长辈说的,都要听从,而不能违逆。
首当其冲的要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什么统治阶层要大力倡导这条教育呢?其实,很简单,因为在古代,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直接由人口多少决定。在古代,人口越多,国家越强盛,从来没有哪个国家,人口很少,却很强大的。因此,为了督促大家生孩子,就弄出这么一条孝道,以使国家强大,并有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
到了现代社会,虽然科技代表一切,但是,科技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撑,经济又有两大来源:一个是赚别人的钱,一个是自家人贡献力量。赚别人的钱不容易,谁都不是傻子。但自家人贡献力量却非常容易,因为统治者大力倡导“忠”的思想,告诉每个民众,必须无条件忠于“家长”,所以,当“家长”需要你们贡献力量的时候,必须不遗余力地贡献。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经济两大来源中,简单便捷又有效的还是自家人贡献力量。人口越多,贡献的力量越大。所以,就算是科技社会,人口的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正因为如此,家长们才依然大力提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孝道。
可悲的是,绝大部分国民还在“沉睡”中,他们甚至将矛盾的罪责怪在女人身上,认为女人不该如此物质。殊不知,正是因为女人的物质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觉醒。
在这里,可以知道,铁屋子就是结婚生子,女人的物质就是那一声呐喊。
可能家长们也始料未及,本来拔高女性的地位,是为了更好地割韭菜,但是,却唤醒了一些人。如果唤醒的人足够多,这个铁屋子终将被打破。
再说说为什么佛教的“般若智慧”会使民众觉醒!
佛教的“般若智慧”告诉世人,什么是活着的真正意义,并告诉世人该怎么活着。我们活着的真正意义是为自己而活,而不为任何他人而活。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活着,而非活着是为了一切。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还能好好地活着,不管我们怎么去做,都是有意义的。在这一点上,家长们三令五申地告诉民众,一定要活的“惊天地,泣鬼神”,所谓“光宗耀祖”“衣锦还乡”。
关于这方面的“名言”有很多,比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可是,佛教的“般若智慧”告诉我们,破衣烂衫地活着,和冠冕堂皇地活着,二者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活着。破衣烂衫地活着,能够快快乐乐,自由自在;而冠冕堂皇地活着,需要谨小慎微,勾心斗角。
再回到前文所说,我们知道,与其痛苦地活着,不如快乐地活着。所以,佛教倡导“破衣烂衫”地活着。
然而,如果民众真的“破衣烂衫”地活着,家长们就不仅割不到韭菜,反而会“偷鸡不成蚀把米”,所以,事实上,家长们非常不喜欢佛教的“般若智慧”。
这也就是为什么太多人经常抱怨“寺庙收门票”、“假和尚”等问题,但家长们从不解决这些事情的原因。他们压根就不需要真正的佛存在,他们就需要魔,只有将民众魔化,他们才能更好地割韭菜。
总之,现实社会当中,存在太多太多铁屋子,每个铁屋子里都是无数沉睡的人。醒来的人有,但屈指可数。一些铁屋子可能会被打破,但大部分铁屋子很难被打破。因为现在的情况是,有些人醒来后不是去破坏铁屋子,而是去殴打那个吵醒他们的人!
“假如有这么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且是万难破毁的,里边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就要被闷死,然而从昏睡入死,他们全然不知道就要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一声,惊醒这几个较为清醒的人,但是这不幸的少数者要去承受这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你对得起他们?”
这段话的意思通俗易懂,说的是在睡梦中快乐地死去,总比在绝望中痛苦地死去好。也就是说,总归是要死的,相比之下,快乐地死会更好。
从逻辑上来说,这的确没毛病,就好比说,与其痛苦地活着,不如快乐地活着。然而,鲁迅在这里又加了一句,叫做:
“如果我嚷几声,能叫醒那几个人,你就绝不能说,他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鲁迅的意思很明了,就是说,只要有足够的人一起觉醒,就有可能破坏这铁屋子,从而获得新生。唯一担心的只是无法叫醒足够多的人。
也就是说,如果“喊一嗓子”只能叫醒个别人,又不能破坏掉铁屋子,那么,醒了的人将会承受很大的痛苦,这样来看,是对不起这些醒了的人的。只有醒来的人足够多,能够破坏掉铁屋子,才算对得起他们。
我们知道,鲁迅生活在民国时期,也就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时候中国很多人还在“沉睡”当中,孙中山先生成立兴中会准备推翻清朝政府这个事情在民众看来,无非就是改朝换代。对于老百姓来说,谁当皇帝跟我没有半毛钱关系,然而,鲁迅却看得明白,封建专制已经走到尽头,民众却没有苏醒,于是,他希望用自己的笔杆子唤醒更多地民众,从而彻底打破残存的铁屋子。
我们抛开历史不谈,来说说现实社会。其实很多人已经发现,现实社会矛盾重重,只不过这些矛盾还没有到厄待解决的地步。可以肯定的是,家长们已经清晰地看到这些矛盾,但他们无力解决这些矛盾,因为矛盾太多,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推到第一块牌子,就会引发一连串的牌子倒下。
现实社会当中的铁屋子,也很明显,就是传统教育制度。如果懂得独立思考的人,应该都已经注意到,从从春秋时期开始,我国的教育制度就已经完全作为统治阶级禁锢百姓思想的工具而存在,以儒家思想为主,以其他家思想为辅。
传统教育抽取其中能够禁锢民众思想的东西作为民众必须接受的教育,而将那些会引导民众思想解放的东西封杀摒弃。
比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这八种思想,用来禁锢民众思想,非常有效。而佛教的“般若智慧”却会导致民众思想得以解放。所以,统治阶级大力倡导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思想,而疯狂打压佛教“般若智慧”。
举个例子,就拿“孝”文化来说,我相信,当今时代,绝大部分民众不认为“孝”这种思想是用来禁锢民众的。这里我就解析一二。
孝文化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孝敬长辈,在父母长辈面前,我们应该绝对谦恭。所谓绝对谦恭,就是,所有父母长辈说的,都要听从,而不能违逆。
首当其冲的要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什么统治阶层要大力倡导这条教育呢?其实,很简单,因为在古代,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直接由人口多少决定。在古代,人口越多,国家越强盛,从来没有哪个国家,人口很少,却很强大的。因此,为了督促大家生孩子,就弄出这么一条孝道,以使国家强大,并有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
到了现代社会,虽然科技代表一切,但是,科技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撑,经济又有两大来源:一个是赚别人的钱,一个是自家人贡献力量。赚别人的钱不容易,谁都不是傻子。但自家人贡献力量却非常容易,因为统治者大力倡导“忠”的思想,告诉每个民众,必须无条件忠于“家长”,所以,当“家长”需要你们贡献力量的时候,必须不遗余力地贡献。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经济两大来源中,简单便捷又有效的还是自家人贡献力量。人口越多,贡献的力量越大。所以,就算是科技社会,人口的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正因为如此,家长们才依然大力提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孝道。
可悲的是,绝大部分国民还在“沉睡”中,他们甚至将矛盾的罪责怪在女人身上,认为女人不该如此物质。殊不知,正是因为女人的物质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觉醒。
在这里,可以知道,铁屋子就是结婚生子,女人的物质就是那一声呐喊。
可能家长们也始料未及,本来拔高女性的地位,是为了更好地割韭菜,但是,却唤醒了一些人。如果唤醒的人足够多,这个铁屋子终将被打破。
再说说为什么佛教的“般若智慧”会使民众觉醒!
佛教的“般若智慧”告诉世人,什么是活着的真正意义,并告诉世人该怎么活着。我们活着的真正意义是为自己而活,而不为任何他人而活。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活着,而非活着是为了一切。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还能好好地活着,不管我们怎么去做,都是有意义的。在这一点上,家长们三令五申地告诉民众,一定要活的“惊天地,泣鬼神”,所谓“光宗耀祖”“衣锦还乡”。
关于这方面的“名言”有很多,比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可是,佛教的“般若智慧”告诉我们,破衣烂衫地活着,和冠冕堂皇地活着,二者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活着。破衣烂衫地活着,能够快快乐乐,自由自在;而冠冕堂皇地活着,需要谨小慎微,勾心斗角。
再回到前文所说,我们知道,与其痛苦地活着,不如快乐地活着。所以,佛教倡导“破衣烂衫”地活着。
然而,如果民众真的“破衣烂衫”地活着,家长们就不仅割不到韭菜,反而会“偷鸡不成蚀把米”,所以,事实上,家长们非常不喜欢佛教的“般若智慧”。
这也就是为什么太多人经常抱怨“寺庙收门票”、“假和尚”等问题,但家长们从不解决这些事情的原因。他们压根就不需要真正的佛存在,他们就需要魔,只有将民众魔化,他们才能更好地割韭菜。
总之,现实社会当中,存在太多太多铁屋子,每个铁屋子里都是无数沉睡的人。醒来的人有,但屈指可数。一些铁屋子可能会被打破,但大部分铁屋子很难被打破。因为现在的情况是,有些人醒来后不是去破坏铁屋子,而是去殴打那个吵醒他们的人!
- 相关文章推荐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