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忠居士博客

佛法知识分享│在线学佛念佛网

为什么佛说三世因果,不是多世?
佛学入门 2024-10-05 01:50:38 237 2

众所周知,佛说因果轮回,而且,众生的轮回不是一世两世就完结的,可能生生世世都会轮回。根据佛教教义,众生在整个轮回过程中,没有一个“开始”的节点,也没有一个“结束”的节点,就好比一个圆环,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开始”“结束”节点。那么,佛又为什么说三世因果,三世轮回呢?

对此,很多人解释为,三世指的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这种解释没有错,但并不符合佛陀所说“三世”的本意。

过去世已经过去,谁也不清楚过去到底如何,未来世还没有到来,谁也说不准未来会怎样。简单粗暴地说三世轮回,显然不妥,如果一个众生过去世并未造业,而未在六道轮回,但现在世他自愿下世度人呢?

再比如,一个众生现在世为人,结果这一世便证得阿罗汉果位,那么,他未来世就不轮回,那么,又何来的三世轮回呢?

所以说,用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解释三世因果轮回并不妥当。

那么,究竟为什么佛说三世因果,而不是多世呢?这里我圣忠分享一下一些佛学研究者的观点。

先说观点:佛所说的三世是由十二因缘决定的,称为“业感缘起”。十二因缘共同组成了因果轮回“圈”,解脱轮回,也就是跳出轮回圈。

十二因缘组成的轮回圈没有“开始”和“结束”节点,不过,十二因缘出现在众生的三世之中。我们假定用第一、第二、第三来说明,那么:

第一世的因缘为:无明、行

第二世的因缘为: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

第三世的因缘为:生、死

为什么佛说三世因果,不是多世?

三世因果轮回圈的基本原理如下:

第二世的报身的“生”由第一世报身的“无明”和“行”决定。所以称“无明、行”为“过去二因”。

无明就是愚痴,(宿感);

行就是行为,造业,(宿业)。

在宿感的驱动下,就会有宿业,有宿业报身就转生了。报身转生后的“识”由宿业驱动,然后是投胎,投胎的一刹那,便已经具备微细的五蕴,但“识”依然占主导地位。

然后在母胎中形成精神与肉体,就是“名色”。接着是具备感官,这个阶段就是“六入”。

以人来说,从人脱离母胎到三岁这个阶段,就是“触”。这个阶段的人无法辨别苦乐善恶好坏是非,由根、境、识和合。

接下来能够分辨苦乐善恶好坏是非,但不起淫欲的阶段,是“受”。也就是在人生理成熟之前的阶段,这个阶段也就是童子阶段。

然后就是生理渐渐成熟,生出爱欲,乃至起了淫欲,这个阶段就是“爱”。而第二世的“爱”就相当于第一世的“无明”。也就是说,“爱”和“无明”类似,都是愚痴不明,会因此生出造业之心,乃至行为。

再然后,欲望愈发强烈,想要名誉、金钱、地位,等等,这个阶段就是“取”。“取”也是同样的,相当于第一世的“无明”,因为取而会生出造业之心及行为。

再之后,就是由“取”之因缘,积累了许多果报之业(就是“取”这个阶段会造很多业,这些业将注定下一世的报身。),这个阶段就是“有”。“有”相当于过去世的“行”,在这个阶段,宿业就基本注定。

有了第二世的“爱、取、有”,第三世的报身基本就决定好了。所以称“爱、取、有”为“现在三因”。

现在三因决定了第三世的“生”,叫做“结生识”,相当于第三世的“识”。第三世的报身同样会经历第二世的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也就是说,十二因缘轮回圈的“生”就相当于第三世的“识”。

生的结果,是老死,佛说有生必有死,生的结果一定是死,想要不死就不生。十二因缘轮回圈的“老死”就相当于第三世的“名色、六入、触、受”。

然后“爱、取”相当于第一世的“无明”,“有”相当于第一世的“行”。这样就“尾首相连”,三世轮回圈就这样循环往复。


所以,我们佛说三世因果轮回,而不是多世。这都是基于十二因缘说而形成的理论。
布施行善,功德无量,行善之人,福虽不至,祸已远离行善布施功德榜_财布施功德榜_善行功德记录
本文地址:
http://www.candra.cn/rumen/2545.html
版权说明:
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留言

姓名 (请填写姓名或昵称)

性别 (请填写“善男”或”信女“)

功德 (请填写真实捐功德金额,不愿捐填“0”)

0jivr3 (信众)andreiutenkov@twitch.work☞捐功德rfz5kw 2024-12-23 18:12 5t6xpd 回复
m8ftjb (信众)jmehoff@gmailod.com☞捐功德9bavjf 2024-12-06 06:16 1pad1b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