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四圣谛”是什么意思?
2019-9-17 佛学入门
“佛教四谛”是佛教的基本教理之一,“谛”是真理的意思。又被称为“四圣谛”,也就是四个真理。四圣谛代表着佛教对于凡尘以及修行的基本观念,代表着对我们万千世界的真理看法。
佛教四谛分别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四圣谛文字很短,却囊括了佛法修行的四大阶段。释加牟尼把佛教解释为“四谛”,这体现了佛教的真理性。佛教产生时,以无常和缘起思想反对婆罗门的梵天创世说,以众生平等思想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以“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为基本教理,主张依经、律、论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学,以断除烦恼成就佛果为最终目的。
如此,佛教被公认为大智慧,也绝非徒有虚名,笔者从一开始就认为,佛教更应该看作一门学问,学派和宗教是有根本区别的。譬如我国三大学派,儒学、佛学、道学,这些学问是知识,是真理,是教育。而宗教则“信则有,不信则无”。净空法师在向各位僧徒解释佛教时也说过,佛教是一门教育,寺院就好比学校,和尚则是学校的校长。
笔者认为,我们学佛,不应该一开始就抱着成佛的目的,我们应该抱着学习的态度,学习其中的真理,“佛谛”,学习佛的大智慧。
1、苦谛
佛教认为众生的一生都是由各种苦恼贯穿的,不论是天道众生,还是人道众生,以及其他各道的受难众生。不管这些众生目前是享乐还是受苦,其本质都是苦的。而苦谛又可以分为八苦,分别是:
(1)、生苦:胎儿出生,皮肉细嫩,在接触和适应外界的过程中,充满痛苦。
(2)、老苦:人到老年,发白脱落,牙齿老化,嚼食困难,耳聋背驼,行走艰难,倍感痛苦。
(3)、病苦:人要患各种疾病,造成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
(4)、死苦:人将临死,对死亡充满恐惧,弥恋现世的生活,感到痛苦。
(5)、怨憎会苦:与自己所讨厌的人不得已而相会、结合。对自己憎恶的环境想脱离而又脱离不了。不想遇到的事偏偏又遇到,令人苦恼不堪。
(6)、爱别离苦:与自己相爱的人别离,与自己所喜欢的人或环境分开也是痛苦的。
(7)、求不得苦:自己想做的事做不成,自己想追求的事或人得不到,精神上感到痛苦。
(8)、五盛荫苦:人生就是苦,人生是诸苦的集合体。
2、集谛
集谛,其实是对苦谛的回答,世人为什么会这样苦,一生都充满了苦,根本原因在于世人主观上的“业”和“惑”。“业”指的是业障,即身、口、意所造的各种业障,“惑”是疑惑、思惑。
集谛告诉世人,世人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苦,是因为有诸多执着,有执着则有住(实相),有住就会有灭,五蕴缠身而不知,故此种种因缘生,一切无常起。
3、灭谛
集谛告诉了我们苦痛的根本原因,那么,我们如何消除这些造成苦痛的原因呢,这就是灭谛要告诉我们的。灭谛告诉人们一定要学习、感悟、实践正见,追求真理、超越低俗追求、灭除低俗情欲,追求正大光明,超凡脱俗,便可脱离痛苦获得精神上的解脱,达到涅槃的境界。
我们要断执着,消除分别心,灭除烦恼。灭谛也是告诉我们修佛的法门,我们该如何修佛才能让自己得到解脱。
4、道谛
当我们知道了我们的人生是苦的,知道了为什么是苦的,也知道了如何修行。接下来,我们就该彻底消灭这些苦了,如何消灭呢?道谛给了我们答案。
“道”在这里含有方法和途径的意思,具体可以分为八正道:
(1)、正见--对四谛正确理解。
(2)、正思维--对四谛深入的思考。
(3)、正语--生活中,使用正确而美好的语言。
(4)、正业--规范自己的行为。
(5)、正命--生活中做到清心寡欲,正确看待生命的意义。
(6)、正念--对四谛正确的忆念。
(7)、正定--依四谛之理,正确修持禅定。
(8)、正精神--集中精力,正确不断的修持。
- 相关文章推荐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