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当中开篇就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整个心经基本都围绕一个“空”字,理解“五蕴”显得十分重要。
那么,这个“五蕴”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简单分享学习一下。
我们知道,佛教讲求的是“观自在”,就是“以小见大”,从自我而遍观宇宙万物。宇宙中的任何一个小事物都是宇宙的一个缩影,我们人也不例外。因此,认识自我,就等于认识宇宙。
佛教有至理名言说“佛在心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佛教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同样的,我们人的身体也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
五蕴分别为:色、受、想、行、识!
第一蕴:色
色蕴
不是我们所熟知的普通意义上的色,色蕴的涵盖意义是非常广泛的,所有有形的物质都称之为色。具体包括眼、耳、鼻、舌、身五根涵盖的色和色、声、香、味、触五境所涵盖的色。
包括但不限于我们看到的一切,我们听到的一切,我们尝到的一切,我们闻到的一切,我们能触摸到的一切。
比如,阳光、水、风、歌声、香味、车子房子,等等。
第二蕴:受
受就比较好理解了,受,即感受,由境而生出的一些感觉,也就是“境”对心的作用而产生的一些东西。
比如,喜,怒,哀,乐,爱,
痛苦,伤心,难过,烫,冷,热,疼,等等。
第三蕴:想
想就是想法,想象的东西,就是由境而产生的一些想象。这些东西现实当中可能不存在,是由现实联想到的一些东西。
比如,神,天宫,鬼,
西方极乐世界,六道轮回,天狗吃月亮,等等。
根据佛教的观点,所谓的西方极乐世界和六道轮回,本身是不存在的,是由我们自身的执着和意念而积聚而成的,也就是想而和合而成的。关于六道,我还会专门拿出来讲解。这里就不过多展开讲。
第四蕴:行
行,就是行为,行动,是由境产生的一些做法,行为。基本上,佛教所说的造业都离不开行为,有了造业的行为,才会使得业障越积越多。
比如,吃肉,喝酒,抽烟,运动,泡妞,吃饭,睡觉,学习,
工作,乞讨,旅游,
念佛,等等,都是属于行蕴。
第五蕴:识
识,即认识,对境的了别,对事物的认知。识蕴就是我们的心对事物的认知,反应出来的一些东西。
比如,太阳是圆的;汉字是最难学的文字;
女人能生孩子,而
男人不能;
出家人都剃光头;和尚不吃肉;明星都很有钱,等等,这些我们对事物的认知的东西,就是识蕴。
佛教当中说“三毒”当中的“最毒”——痴毒,说的就是我们的认知浅陋,无知。也就是说,一个人一旦无知而不自知,那就是非常危险的,很可能无药可救。
“痴”的表现比如:
认为
邪淫是快乐的,这是一种愚痴的表现,因为事实上,邪淫的快乐是非常短暂的,对男人来说,也就那么几分钟而已。
认为女人是美丽的,这也是一种愚痴的表现,这个世界上任何人的美貌都是暂时的,人死后,经历若干年基本都会化为乌有。
注意,佛教认为五蕴是构成万事万物的基础,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因此,认为识蕴是第八识阿赖耶识,这种认知是不对的。识蕴是我们对一切事物的认知,我们认为一个东西是这样的,这就是识。
佛教当中有“知见障”这个概念,说的就是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执着。比如,太阳是圆的,
一年有四季。
孔子的弟子遇到一只蚂蚱,蚂蚱说一年有三季,可孔子的弟子说有四季,最后,孔子出来,想了想说,一年有三季。
这个故事当中,不论是孔子的弟子还是蚂蚱,都是有知见障的,就是执着地认为一个事物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总之,学习佛学,一定要正确认知这些概念,才能更准确地理解佛祖的
真正意思。五蕴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础,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