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禅师的佛教故事

有几位世俗人到寺院里参访,他们不信佛,态度傲慢,东游西闯,胡言乱语。 其中一个人看见赵州禅师坐在蒲团上静坐修禅,于是走到跟前问道:“喂,老和尚,你这把年纪了,还这样用功参禅打坐;当您百年以后,您可知道到哪里去... >>查看全文

没有皈依的人能不能自称“居士”?

“居士”指的是在家修行的佛教徒! 注意:1、居士是修行之人,修的是佛法,而不是其他法。2、居士是在家修行,而不是出家修行。“在家”“出家”的界定不是侠义的家,出家之后与家人就脱离关系,而在家依然与家人亲戚等保... >>查看全文

释迦牟尼佛是哪个朝代的人?

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是历史上真有其人,而像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这些人物只是传说中的人物。释迦牟尼佛俗家名字为:悉达多·乔达摩!“释迦牟尼”意思是说,释迦族的圣者。“佛”是大觉悟的人。“释迦牟尼佛”意思是说:释迦族大觉悟的圣人。 ... >>查看全文

佛陀故事:贪心的国王的故事

有一次,佛陀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祇树给孤独园。尊者阿难在一次的禅思中,体悟到:世间人的欲望是很少能满足的,也很少有人带着对欲望厌患之心而去世。能知足,能对欲望厌患而去世的人,那是太难得了。傍晚,尊者阿难结束禅修后,就去... >>查看全文

佛教故事:众生之最苦与最乐

佛陀常常对弟子们说示涅槃寂灭的快乐。 有一次,有五百外道向佛陀问难:“佛陀!你现在有没有涅槃?” “没有。”佛陀回答。 “你既然没有涅槃,为什么常常说涅槃之... >>查看全文

“随所住处恒安乐”是什么意思?

佛经中有这么一句话,叫做“随所住处恒安乐”。这句话蕴含的智慧非常高深,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也非常容易做到。这里我圣忠作如下解析。 一、“随所住处恒安乐”的意思 ... >>查看全文

“度人”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叫“佛度有缘人”,那么,“度人”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大部分人心目中,佛度我就应该让我心想事成,这是最基本的。然而,他们不去思考,这里边存在的问题。 我们假设老王的心愿... >>查看全文

广圄禅师和学僧道岫的佛教故事

有一位学僧道岫,虽然精于禅道的修持,但始终不能契悟,眼看比他晚入参禅学道的同参,不少人对禅都能有所体会,想想自己实在没有资格学禅,既不幽默,又无灵巧,始终不能入门。心想还是做个行脚的苦行僧吧!于是道岫就打点二斤半的衣单,计划远行。临走... >>查看全文

佛教语“极善作意”是什么意思?

《金刚经》当中,有一个佛教词语“极善作意”,是个很晦涩的词汇。 当然,其实也不难理解。 “善”,不是善良的意思,而是好好地,很好地,副词。 “极善”,表示... >>查看全文

为什么很多人会害怕寺庙里的佛像?

在我们身边有很大一些人,他们对寺庙里的佛像,乃至寺庙,都很害怕。在路上见到寺庙,如果不是必须经过,他们大都选择绕开。 比如,好多年前,我的一位朋友,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似乎天生就害怕寺庙,害怕佛像。甚至对于... >>查看全文

佛经中的“预流果”是什么意思?

佛经当中经常见到这个词——“预流果”,这个词是梵语音译过来,所以不能从字面去理解。 这个“预流果”指的是修行当中的一个道行果位,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段位”。南传佛教中的修行位阶,为沙门四果中的初果。又叫“须... >>查看全文

怎样才算真正皈依三宝?

阿弥陀佛,现在有相当多的信佛人皈依了三宝,但绝大部分人并不知道怎样才算真正皈依三宝。这里圣忠为大家解释解释。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三宝,很多人可能张口就来,三宝不就是佛、法、僧吗?这么简单... >>查看全文

佛教的菩萨戒律有哪些?

佛教中的戒律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叫做“菩萨戒”。菩萨戒就是大乘菩萨受持的戒律,又叫做大乘戒,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 我们知道,在我们东方,大乘和小乘最明显的区分就是,小乘仅仅自度,而大乘倡导度他。而菩萨的... >>查看全文

佛陀开示比丘须精进修行的故事

往昔,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佛陀告诉比丘们:“当天子在天上的寿命即将结束时,会有五种衰相现前。是哪五种现象呢?第一、头冠上的花开始凋萎;第二、天衣出现污垢;第三、身体臭秽;第四、无法安坐在天子的宝座上;第五、天宫的天女们一个... >>查看全文

汉传佛教的戒律清规有哪些?

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后,在几千年的演变中,变化很大,戒律清规也有很大出入。作为上座部佛教代表的南传佛教,其出家比丘戒律有227条,但汉传佛教戒律却与之不同,比丘戒律有250条,而比丘尼有348条戒律。 那么,... >>查看全文

如何理解: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当中对须菩提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佛祖说的话意义非凡,以至于大部分人无法理解这句话。我们老祖宗有一句话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我们能把金刚经多读几遍,我们就... >>查看全文

佛教故事:两个小和尚的十年之约

从前,有两位小和尚,一个姓黑,一个姓白。为了拜师学艺,做进一步的修炼,他们讨论各自分开去寻求名师。同时,他们也约定,十年后的今天,他俩一定再回到分手位置的渡船码头,不见不散。 岁月如梭,十年一晃就过去了,两人... >>查看全文

国王为拯救人民投河自尽的故事

有一天,佛在罗阅祇竹园精舍,贤者阿难从座位起身,将衣服理顺后,长跪合掌,禀白佛陀:“世尊!请问您与阿若憍陈如等同行的五位大德,宿世种下何等福德因缘?当如来出现世间,法鼓初震,唯独这五人能先闻法音,先尝甘露法味?唯愿世尊垂愍开示,解我困... >>查看全文

居士做早晚课需要穿海青吗?

居士指的是在家修行的佛教弟子,那么,居士在家修行,做早晚课的时候,需要穿海青吗? 那么,其实居士做早晚课是不需要穿海青的,这就好比不穿僧衣能不能念佛,或者在路上能不能念佛一样,答案不言而喻。 ... >>查看全文

为什么佛说“父母是真佛”?

我们经常听大德们说,父母才是我们身边的真佛,我们在家应该孝顺父母。甚至有大德说,与其出家求佛,不如在家敬父母。 那么,为什么佛会说“父母是真佛”呢? 如果你去问法师大德,他们会告诉你... >>查看全文

为什么国内的佛教寺庙都想方设法赚钱

说起寺庙,所有的宗教传道场所皆可称为寺庙,虽然现在的寺庙几乎都以赚钱为目的,但本文只讨论佛教寺庙。古今中外,千千万万宗教,只有佛教的宗旨是为出离苦海。 说起佛教寺庙,从最早时期官营的白马寺(又名招提寺)开始,... >>查看全文

为什么在家修行很难成就佛果?

从历史来看,我们知道有相当多的佛、菩萨、罗汉。他们大部分人都是出家后精进修行证道的,在家修行证道的很少。我们所知道的,居士证道的只有维摩诘,他是居士,证得菩萨果位。 很多人不禁怀疑:是不是想要证道就必须出家?... >>查看全文

佛教故事:藏宝之地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商人,他非常善于做生意,几年下来,赚得盆满钵满。然而,随着资产增多,他感到愈来愈烦恼。为了保证财宝的安全,商人每天都要冥思苦想,以想出一个他认为最佳的“藏宝”方式。 他想:如果把财宝埋在地下,肯定... >>查看全文

小狐狸报恩的佛教故事

曾经有一段时期,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每到夜晚时分,就会出现一种不寻常的声音。不过,隔一段时日后,这不寻常的声音消失了,却出现另一桩不寻常的事——一位小沙弥的身边经常跟着一只可爱的狐狸。一些初学的比丘对这件事感到非常奇怪,于是到精舍请问佛陀... >>查看全文

什么是“善也不善”?如何理解?

我们偶尔会听到一些大德高僧云:善也不善、善不善等、善即不善,等。《六祖坛经》中六祖慧能大师也这样说,说:“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余者不得。” 对此,没有一定的悟性或者没有达到一定的境界的... >>查看全文

学佛人家里有蟑螂要怎么处理?

现在有很多人都信佛学佛,知道不能杀生,也挺愿意这么做,但是,有时候面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不免犯难。比如,家里的蟑螂。 其实啊,大家一定要明白,佛是有大智慧的,有大智慧是不会感到烦恼的,没有任何问题能够难倒佛。... >>查看全文

如何不往生直接到达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常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指的是摆脱过往的恶业业力束缚,获得新生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凡夫所说的“死亡”。我们当下的业报身命终受生新的业报身,称之为往生新业报身所处世界。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当下的业报身... >>查看全文

“抡刀上阵,亦得见之”是什么意思?

《六祖坛经》中,五祖弘忍大师说:“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其中的“抡刀上阵,亦得见之”不太容易理解,这里作以下解释。 这句话意思是说: ... >>查看全文

神秀大师为何没有成为禅宗六祖?

学佛的人都知道,禅宗传到第六代祖师后,就不再传了,之后的大德都称为“某某禅师”,“禅师”是已经明心见性的人,没有明心见性的人连禅师都算不上。 需要注意的是,禅师的境界和佛的境界还有一段距离,禅师证到的果位其实... >>查看全文

佛教故事:佛陀波利的故事

唐朝时,北印度有一位佛陀波利,是罽宾国人。他怀着为教殉道的精神,到处探寻灵异的圣迹,由于听说震旦(中原)有文殊大士的道场,特地长途跋涉,渡过沙漠,要来礼拜参见,经过千山万水,到了仪凤元年才扺达中原。 到了五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