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愚经卷十三 梵志施佛纳衣得受记品第五十五 原文全文

    贤愚经卷第十三     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译     (六二)梵志施佛纳衣得受记品第五十五(丹本为六十二) &nbs... >>查看全文

贤愚经卷十三 佛始起慈心缘品第五十六 原文全文

    贤愚经卷第十三     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译     (六三)佛始起慈心缘品第五十六(丹本为六十三)  &... >>查看全文

贤愚经卷十三 顶生王品第五十七 原文在线阅读

    贤愚经卷第十三     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译     (六四)顶生王品第五十七(丹本为六十四)  &nbs... >>查看全文

贤愚经卷十三 苏曼女十子品第五十八 原文在线诵读

    贤愚经卷第十三     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译     (六五)苏曼女十子品第五十八(丹本为六十五)  &n... >>查看全文

贤愚经卷十三 婆世踬品第五十九 原文在线阅读

    贤愚经卷第十三     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译     (六六)婆世踬品第五十九(丹本为六十六)  &nbs... >>查看全文

贤愚经卷十三 优波鞠提品第六十 原文全文

    贤愚经卷第十三     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译     (六七)优波鞠提品第六十(丹本为六十七)  &nbs... >>查看全文

贤愚经卷十三 汪水中虫品第六十一 原文

    贤愚经卷第十三     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译     (六八)汪水中虫品第六十一(丹本为六十八)  &nb... >>查看全文

贤愚经卷十三 沙弥均提品第六十二 原文

    贤愚经卷第十三     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译     (六九)沙弥均提品第六十二(丹本为六十九)  &nb... >>查看全文

八指头陀讲心内般若

八指头陀寄禅长老幼年没有读过书,一日过洞庭湖,在船头上脱口而出一句妙诗“洞庭波送一僧来”,众人皆惊叹。 这句诗不但有文学的韵味,而且富有禅机。 寄禅长老没有上过学,怎么能作出这样的好诗呢?这就是从心内而来的般... >>查看全文

《六祖坛经》原文全文 自序品第一

门人法海编集 后学德清勘校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 >>查看全文

《六祖坛经》原文 般若品第二 在线阅读

次日,韦使君请益。师升座,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 >>查看全文

《六祖坛经》原文 决疑品第三 在线阅读

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剌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 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 韦公曰:和尚所说,可... >>查看全文

《六祖坛经》原文 定慧品第四在线阅读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 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 >>查看全文

《六祖坛经》原文 坐禅品第五 在线阅读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 >>查看全文

《六祖坛经》原文 忏悔品第六 在线阅读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其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 >>查看全文

《六祖坛经》原文 机缘品第七 在线阅读

师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时有儒士刘志略,礼遇甚厚。志略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槃经》。师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 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 尼... >>查看全文

《六祖坛经》原文 顿渐品第八在线阅读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然秀之... >>查看全文

《六祖坛经》原文 护法品第九在线阅读

神龙元年上元日,则天中宗诏云: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密授忍大师衣法,传佛心印,可请彼问。今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 师上表辞疾,愿终林麓。薛简... >>查看全文

《六祖坛经》原文 付嘱品第十在线阅读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 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 >>查看全文

六祖坛经 自序品 翻译 白话文在线阅读

唐高宗仪凤二年春天,六祖大师从广州法性寺来到曹溪南华山宝林寺,韶州刺史韦璩和他的部属入山礼请六祖到城里的大梵寺讲堂,为大众广开佛法因缘,演说法要。六祖登坛陞座时,闻法的人有韦刺史和他的部属三十多人,以及当时学术界的领袖、学者等三十多人... >>查看全文

慧能法师 六祖坛经 第二 般若品 翻译白话文

第二天,韦刺史又来向六祖大师请求开示,大师登上法座,对大众说:‘大家先清净自心,一起来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又说:‘善知识!菩提智能,世间众 生本来人人有都有,只因一念心迷,不能自悟,必须借助大善知识的指导,才能见到自己的本性。大家... >>查看全文

六祖坛经 第三 决疑品 翻译 白话文

有一天,韦刺史为惠能大师设大会斋,吃过斋饭,韦刺史恭请大师登上法座,自己和官僚、信众们整肃仪容,向大师再行礼拜,问道:“弟子们听和尚说法,实在是微妙得不可思议。现在我有些疑问,希望和尚大发慈悲,特别为我们解释说明!” ... >>查看全文

六祖坛经 第四 定慧品 翻译 白话文

惠能大师对大众开示说:“善知识!我这个法门,是以定慧为根本。大家不要误以为定慧有别。定和慧是一体的,不是两个。定是慧的体,慧是定的用,当在发 慧的时候,定就在慧中;当在入定的时候,慧也就在定中。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是定慧均等修持。因... >>查看全文

六祖坛经 第五 坐禅品 译文 白话文 在线阅读

惠能大师开示大众说:“这个法门中所说的坐禅,本是不执着于心,也不执着于净,也不是不动。如果说执着于心,心念原本是虚妄的;知道心念是虚幻的,所 以也就无所执着。如果说执着于净的话,人的自性本来清净,因为有了无明妄念,所以覆盖了真如本性... >>查看全文

六祖坛经 慧能法师 第六 忏悔品 译文 在线阅读

那个时候,惠能大师看到广州、韶州以及四方的学者、庶民都云集到山中来听闻佛法,于是登上法座,告诉大众说:“来,各位善知识!有关修行成佛的大事, 必须要从自性的觉悟中做起。在任何时候,念念都能清净自心,修正自己的身行;见到自己的法身、佛... >>查看全文

六祖坛经 第七 机缘品 翻译白话文

六祖大师自从在黄梅得到五祖授衣传法以后,回到韶州曹侯村,当时并没有人知道这回事。村中有一位儒学之士名叫刘志略,对大师非常的礼遇尊敬。刘志略有一位姑母是比丘尼,法名无尽藏,经常诵念《大般涅槃经》,六祖一听,就知道经文中的妙义,于是就替他... >>查看全文

六祖坛经 第八 顿渐品 原文翻译 白话文

那个时候,六祖大师居住在曹溪的宝林寺,神秀大师居住在荆南的玉泉寺。当时两宗的弘化都很兴盛,人人都称“南能北秀”,所以就有了“南顿北渐”二宗的分别,而一般学者都不了解两宗的宗趣。 六祖对大众说:“佛法本来都是同... >>查看全文

六祖坛经 第九 护法品 翻译 白话文 在线阅读

唐中宗禅龙元年(七○五)正月十五日,则天太后和中宗皇帝下诏书说:“朕曾迎请惠安和神秀两位大师到宫中来供养,在治理纷繁的政务余暇,经常参究一佛乘的教理。但是两位大师都很谦逊的推让说:‘南方有惠能禅师,曾受五祖弘忍大师密传衣法,是传佛心印... >>查看全文

六祖坛经 第十 付嘱品 翻译 白话文 在线阅读

有一天,大师把他的门下弟子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人叫来,对他们说:“你们和其它的徒众不同,我灭度以后, 你们都是住持一方弘法教化的禅师。我现在教你们如何说法,才能不失本宗顿教法门的宗旨。说法时,... >>查看全文

与其抱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我们说,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重要,这一点毋庸置疑。绝大部分人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时都是一样的,都有四肢,都有头有五脏六腑。然而,长大后,十个孩子九个样,正是因为环境影响造成的。 于是,很多人将自己的今天归咎于环境,归咎于自己没有有钱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