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心得,心平何劳持戒

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前几天挖了一下魔芋,今天去镇上向老板询问价格等事宜。 早上起来,吃过早饭,洗了一下衣服,在十二点整的时候从家里出发,沿着山间小路,走了大概40分钟,到了国道旁,等公交车5分钟,然后花4... >>查看全文

禅宗公案:达摩大师说梁武帝实无功德的故事

我们知道,梁武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虔诚信佛的人,虽然没有古印度的阿育王有名,但对于汉传佛教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梁武帝在位期间修建了480多座寺院,翻译了很多经书,还有壁画,佛像等等。 梁武帝和达摩大师之间有个故事,在佛学界... >>查看全文

佛和上帝谁更大?

我们知道,东方有佛,西方有上帝,那么,有很多人会好奇,佛和上帝哪个更大,或者再算上真主安拉。其实,我们要注意,这三者没有谁大谁小的说法。 在西方的教义中,上帝是造物主,是上帝制造了世间的一切。但这只是教义,并非世间一切真的是上帝所造。... >>查看全文

佛教故事:一箭三命的故事

有一位孝顺的年轻人,名叫睒,他笃信佛教,希望可以到山林中好好修行,所以也将父母一起带去隐居,过著与世无争的日子。有一天,正当他在河边取水时,却被国王的箭射中,他大叫:是谁一箭射死三条人命?国王很惭愧,才知道原来睒的父母亲眼睛双盲,生活... >>查看全文

贪婪的代价

贪婪,是人的一种心理,对现状不满足,预期超过正常情形。比如,正常情况下,一个男人一生只爱一个女人,而贪婪的男人往往希望和多个女人发生关系,以满足自己的兽欲。而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女人一生只爱一个男人,但贪婪的女人往往欲求不满,希望和多个男人发... >>查看全文

欲望少一点,幸福就会多一点

欲望少一点,幸福就会多一点;幸福基点低一点,幸福感就会高一点。 现如今的社会,有钱人很多,虽然他们很有钱,但他们并没有感到满足,而是总在追求。在有钱人看来,拥有更多的钱才会幸福,而有些人则认为:每天醒来,发现自己还活着,这就是人生最大... >>查看全文

Can self-learning Buddhism lead to Buddhahood without a teacher? That's what the Six Patriarchs of Zen said

For those who study and practice Buddhism, there is a question - can self-learning Buddhism lead to enlightenment withou... >>查看全文

张飞之死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我曾一早便说过,读书也好,看电视电影也罢,我们在看过之后,要明白道理,这样读书看电视才有意义,否则还不如躺下睡觉来得舒服。《三国演义》是一本非常经典的小说,之所以被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当然有其特别的地方。其中每一个角色,每个情节都值... >>查看全文

佛语“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的意思详细解析

我们生活中,很多学佛的人,很多所谓的大师会经常劝你“做人要善良”,“要多做善事”,但很少会有人告诉你“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说实话,我也是今天才听到这句话,之前从来没人告诉我。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 >>查看全文

人这一生一切靠自己

一切靠自己,而我要说的可能和你以往看到的不一样。 在我们的认知里,靠自己的人,是棒棒的。完全靠自己的人才是有本事的人,是值得称赞的。等等这些,都是说,我们要靠自己,一切靠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不被他人左右,才能……... >>查看全文

信佛念佛的人是唯心主义论者还是唯物主义论者?

我们知道,西方文学中有两个词,一个是“唯物主义”,一个是“唯心主义”。西方文化喜欢把万事万物“定性”,就是说,一个东西是什么性质的,有个定论。所以,他们用两个词把哲学主义一分为二进行定性。也就是说,在西方文化理念中,你要么是“唯物主义论者”... >>查看全文

禅宗故事:穷人

有位年轻人经常去寺庙上香,在向佛菩萨祈祷时,始终都是祈求佛菩萨保佑自己大富大贵,财源滚滚来。然而,一年又一年,年轻人感到十分不满。 一天,年轻人在跪拜佛菩萨时,刚好一位禅师经过大殿,年轻人连忙向禅师抱怨自己太穷了,而且自己在佛菩... >>查看全文

修行感悟,养花

今天是十一月十六日。天气晴得甚好,滇西冬天的太阳有些毒辣,晒着太阳暖洋洋的,晒久了却让人昏昏沉沉。 今天将院子里生长的两棵辣椒移栽到花盆里,一个月前我就一直注意夜晚的温度,已经低于零下五度,担心辣椒过不了冬,... >>查看全文

人要学会放下,这是放过自己

小时候,随时都会被父母老师冤枉,在我们那个年代,父母老师,代表的是“强权”,他们说什么便是什么,无可反驳,即使他们错了,我们是对的,那也不可,他们不仅不会承认错误,还会打到你认错为止。 是以,小时候的愿望就是快快长大,心想着长大后我们... >>查看全文

认真活好人生的每一天

人生路途,总会遇到很多事情,有美好的,有痛苦的,总是在经过一些事情,才明白一些道理,走过了一些坎坷,才懂得去选择,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差别,就是境界的不同,也就是对人生的感悟和生活的领悟。 有的... >>查看全文

给予他人就是布施自己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促使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为:专业知识占 15 %,另外 85 %是来自于他的修养、人际关系、处世能力、应变能力等等。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毕业班的班主任带着他的... >>查看全文

人生哲理:负重前行注定走不远

有位禅师悟禅前从师于另一位禅师,然而,这位禅师从师多年,却怎么都不能开悟。 这天,师父带着他去拜访另一位禅师,途经一条小溪时,小溪边有一位妙龄女子正在发愁。原来小溪水面太宽,女子过不去,正在为难。师父看到后,抱着女子过了小溪。放下... >>查看全文

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只在一念之差

从前有个人叫元自实,他对缪材有恩,可缪材却忘恩负义,做出很对不起他的事情。元自实感到愤恨不平,天未亮就带着刀,准备要去杀死缪材。 路上经过一座庵堂,庵主轩辕翁是位得道之士,很早就起来诵经。他见几百个奇形怪状的... >>查看全文

懂得装傻充愣才是大智慧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但凡讲道理的都饿死了。大部分人不再喜欢听别人讲道理,因为很多道理他们自己也明白,或者确切的说,他们认为自己需要的不是大道理,而是实实在在的方法。 我们看短视频行业,说说朋友圈行业,几乎都是这样,人们更喜欢看那些... >>查看全文

《长阿含经》序

后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身口。则防之以禁律。... >>查看全文

长阿含经 卷一(1) 原文全文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一)第一分初大本经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花林窟。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 >>查看全文

长阿含经 卷一(2) 原文全文

于时。菩萨欲出游观。告敕御者严驾宝车。诣彼园林。巡行游观。御者即便严驾讫已还白。今正是时。太子即乘宝车诣彼园观。于其中路见一老人。头白齿落。面皱身偻。拄杖羸步。喘息而行。太子顾问侍者。此为何人。答曰。此是老人。又问。何如为老。答曰。夫... >>查看全文

长阿含经 卷二(1) 原文全文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二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二)第一分游行经第二初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 >>查看全文

长阿含经 卷二(2) 原文全文

尔时。世尊渐为说法。示教利喜。闻佛所说。发欢喜心。即白佛言。从今日始。归依三尊。唯愿听许于正法中为优婆夷。尽此形寿。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又白佛言。唯愿世尊及诸弟子明受我请。即于今暮止宿我园。尔时。世尊默然受之。女见佛默... >>查看全文

长阿含经 卷三(1) 原文全文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三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游行经第二中 佛告阿难。世有八众。何谓八。一曰刹利众。二曰婆罗门众。三曰居士众。四曰沙门众。五曰四天王众。... >>查看全文

长阿含经 卷三(2)原文全文

尔时。世尊即诣拘孙河。饮已澡浴。与众而去。中路止息在一树下。告周那曰。汝取僧伽梨四牒而敷。吾患背痛。欲暂止息。周那受教。敷置已讫。佛坐其上。周那礼已。于一面坐。而白佛言。我欲般涅槃。我欲般涅槃。 ... >>查看全文

长阿含经 卷四(1) 原文全文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四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游行经第二后 尔时。佛告阿难。时王自念。我本积何功德。修何善本。今获果报。巍巍如是。复自思念。以三因缘。致... >>查看全文

长阿含经 卷四(2) 原文全文

时。忉利天于虚空中。以文陀罗花.优钵罗.波头摩.拘摩头.分陀利花散如来上。及散众会。又以天末栴檀而散佛上。及散大众。佛灭度已。时梵天王于虚空中以偈颂曰。 一切昏萌类  皆当舍诸阴 佛为无上尊  世... >>查看全文

长阿含经 卷五(1) 原文全文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五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三)第一分典尊经第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 >>查看全文

长阿含经 卷五(2) 原文全文

尔时。七国王语大典尊曰。汝可留住七岁之中。极世五欲。共相娱乐。然后舍国。各付子弟。俱共出家。不亦善耶。如汝所获。我亦当同。时。大典尊报七王曰。世间无常。人命逝速。喘息之间。犹亦难保。乃至七岁。不亦远耶。七王又言。七岁远者。六岁.五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