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故事:居士拜见大师,却无端挨了一棍

说有位居士,在家修行佛法多年,自觉已经开悟,但自己说了不算,于是他准备去找一位寺庙的大师验证一下,自己是否已经开悟。 这天,居士来到寺庙拜见大师,居士虚心地跪在大师面前顶礼,然而,大师只是闭着眼睛打坐,似乎对... >>查看全文

六祖慧能大师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六祖慧能得法后辗转至广州法性寺。一日,风吹旗幡,幡随风飘动,有一僧说是“风动”,另一僧反驳说是“幡动”,二人争论不休,于是六祖走上前对他们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两位仁者的心在动啊!” 这则著名公案... >>查看全文

斋戒后由贫变富的佛故事

释迦牟尼佛在罗阅祇竹林精舍弘化时,当时有无数已证得道果的弟子为常随众。国内有一位婆罗门,贫穷困乏,无钱又无食谷,他勤奋努力,可是衰运与祸事却紧追不舍,他想尽一切方法,仍然衣食不足。于是他四处问人:“现今这个世间,要怎么做才能让人现世就... >>查看全文

曹操曾祖父的故事,宽以待人的故事

曹操的曾祖父是曹萌,又名曹节。在《续汉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三国志·裴松之注》中,裴松之也注解了这个故事。 曹节的令居有一次丢了一头猪,他怀疑是曹节偷了他的猪,便到曹节家里寻找,并从曹节家的猪圈中指认了一头猪,说这头猪就是自己... >>查看全文

佛到底是神还是人?

有人问,佛是神吗? 这个问题问的好,一般来说,只要是宗教,就一定存在一个至高无上的神。比如,基督教的神是上帝,伊斯兰教的神是安拉,道教的神是三清。既然如此,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也应该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但实际上,佛教是无神论教,教义中并... >>查看全文

为什么佛教要分八大宗派?

我们知道,佛教分为八大宗派,分别是:三论宗(法性宗)、瑜伽宗(慈恩宗、唯识宗、法相宗)、天台宗(法华宗)、贤首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真言宗)。 那么,有人就会问了,为什么要分这么多宗派,统一... >>查看全文

岩头禅师开悟公案解析

岩头禅师参访了两位禅师,分别是仰山慧寂禅师和德山宣鉴禅师,开悟后,在德山宣鉴禅师座下继续参学。 在参访禅师时,岩头禅师两次都是提着坐具进入法堂,第一次进入法堂,还大叫“和尚”。仰山慧寂禅师听了取过拂尘作势要打... >>查看全文

塔 是用来做什么的?

在亚洲,塔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建筑,在中国,到处都有这种建筑,比如,西湖边的雷峰塔;大理苍山下的三塔;西安的大雁塔等等,非常多。那么,这些塔是用来做什么用的呢? 其实,最初的时候,塔是用来放尸骨、遗体的,就好比坟... >>查看全文

每日一句禅语南北朝禅诗

南北朝时期的一首禅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南北朝·契此 诗句的意思是说,农夫一株株地插秧,低头就看见倒映在水里的天空。当我们心里没有杂念的时候就是悟道了。农夫插秧... >>查看全文

南塔光涌禅师的开悟故事

光涌禅师小时候就非常聪敏,十三岁就能讲经解义,后来皈依仰山慧寂禅师,十九岁受具足戒。他曾参访临济禅师,根据临济禅师指示,返回仰山侍奉慧寂禅师。 不过,当光涌回到仰山禅师身边时,仰山禅师开口便问:“你来做什么?... >>查看全文

平常心是悟道之本

一天,一个学僧到法堂请示禅师说:“大师!我常常打坐,时时念经,早起早睡、心无杂念,我觉得在你的座下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用功,可是为什么我却始终无法开悟呢?” 禅师听后,转身拿了一个葫芦、一把粗盐交给学僧:“你去将... >>查看全文

金山寺法海禅师的生平故事

法海,这个名字,大部分中国人应该都不陌生,尤其上世纪出生的人,大都听过,也听过一些法海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法海不懂爱,狠心拆散许仙白娘子”。 在《白蛇传》中的法海,是个顽固不化的老和尚,死板不通人情。但实际上,像法海这个形象,... >>查看全文

为什么出家佛教徒要统一姓“释”?

如果我们注意看,就会看到,出家人基本都会姓“释”。“释”这个好理解,就是取“释迦牟尼佛”的“释”字,意思是说,是“释迦摩尼佛”的弟子。 那么,出家佛教徒统一姓“释”有什么说法呢?或者说有什么意义呢? 我圣忠总结如下: 1、... >>查看全文

为什么寺院会有功德箱?

功德箱的作用是给那些诚心发愿往生的众生开的一个方便之门,捐功德即是行善,行的善多了,福报自然就来了。 佛不是神,也是需要吃饭的,佛大慈大悲,普度众生,众生中的善男善女随缘捐功德供奉佛,佛必会庇佑他们,并为他们... >>查看全文

佛会转世再来吗?

我们知道,佛说六道轮回,轮回转世就是受苦,遭受轮回之苦。众生之所以痛苦,归根结底就是轮回转世。这是佛说的。 那么,佛会转世再来吗? 答案是不会! 这里,有... >>查看全文

佛像一定要开光才会灵验吗?

我们很多人都听过“开光”这个词,在绝大部分人眼中,只有开过光的佛像才会灵验,甚至到了二十一世纪,人们还非常相信这个东西。很多人买来的玉佩吊坠等,都有所谓的“开光证”。 其实,这都不是正确的,我们一定要明白。 ... >>查看全文

禅宗故事:寺庙禁地

我们知道在每个寺庙都会有一个禁地,通常是佛塔所在地,也就是佛教逝者安息的地方。这个地方是不允许任何人去打扰的,也就是所谓的“禁地”。 有位小和尚很小就被父母送到寺庙修行,从进入寺庙那天起,师父就告诉小和尚,后... >>查看全文

现行汉传佛法时南宗还是北宗佛法?

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听过“南宗”和“北宗”的说法,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佛教的派系比较多,影响比较广泛的有这么几个:汉传佛教,藏传佛教,日本佛教,南传佛教,等。其中,要数汉传佛教影响最广泛。然而,汉传佛教也分南禅佛教和北禅佛教,或者又叫做“... >>查看全文

观音菩萨像头冠上的佛是谁?

现如今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观世音菩萨像,其中在中国以外的很多国家,流传的观世音菩萨像是男身,而在中国,乃至日本等国家流传的观世音菩萨像则是女儿身。 但不管是男身观音菩萨,还是女身观音菩萨,大部分头顶都会有一尊佛。那么,这尊佛是谁呢?有什么... >>查看全文

诚心打扫佛舍贫妇证道果的故事

祇园精舍里的僧众在佛陀的教导下,和合共住,用功精进。每天,僧众庄严的讽诵、摄受的威仪,让精舍呈现出一片肃穆祥和的法界,同时也让住在精舍旁的贫穷人家,在耳濡目染下心生欢喜,和三宝结了善缘。 “多么... >>查看全文

阿弥陀经,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在线念诵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槃... >>查看全文

“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的感悟

《六祖坛经》中,慧能大师介绍自己见性成佛的历程,当他初见五祖弘忍大师时,弘忍大师说:“你是岭南人,又是蛮夷,怎么能成佛呢?” 慧能大师便回答:“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 >>查看全文

佛陀故事:杀生求长生只能背道而驰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国王,名字叫做和墨。因为他奉事外道,所以举国人民都跟着这个国王信邪,奉行杀生祭祀。 国王的母亲卧病在床,经久不愈。国王便招来婆罗门,询问母亲得病的这个缘故,婆罗门回答... >>查看全文

佛经中的“说食不饱”是什么意思

在《六祖坛经》当中,六祖对韦刺史等一干人说了一句话:“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 其中有个词——说食不饱,这个词语其实很好理解,可以从字面去理解... >>查看全文

念“阿弥陀佛”有什么意义?

我们知道,佛教修行者普遍都会常常念“阿弥陀佛”这句佛号,那么,念这句佛号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念这句佛号主要有以下三个意义: 第一、能得无量诸佛佛力加持 ... >>查看全文

杀鱼老太婆死而复生的奇缘,佛教故事

在古时候,浔阳江湖边,有一个老婆婆以杀鱼为业,把别人捕的鱼买来,卖时就帮买的人杀,就这样杀了几十年的鱼。后来这个老婆婆死掉以后,到了阴间,见到阎罗法王。 阎王就问这个老婆婆:你以前活着的时候,有没有修过善业?... >>查看全文

比丘尼诚心供佛证阿罗汉果的故事

昔日,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精舍时,当时城中有一位长者名叫修伽,拥有无量的财宝,娶了一位望族的女子为妻,并时常请人表演歌舞伎乐以娱乐妻子。长者之妻怀胎十月后,生下一名女婴,这女婴刚出生就会说话,而且家中百味饮食自然满足... >>查看全文

金刚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鸠摩罗什译本原文全文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鸠摩罗什译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 >>查看全文

宗教徒“苦行”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我们看到很多宗教徒都采用“苦行”的方式修行,在2500多年前是这样,到了现在依然还有很多人选择苦行的方式修行。那么,苦行的意义和目的究竟是什么? 《僧祇律》中说:“若欲新出家者,不得便说出家乐,应说出家苦。”... >>查看全文

一切烦恼源于欲望

过去,有位智光长者请佛为大众宣说出家与在家之胜劣,佛以譬喻为说出家之殊胜。 佛言:善男子!出家菩萨日夜恒常观想:世间舍宅是一切烦恼之所生处。为什么?譬如有人建造八座舍宅,并用各种宝物庄严宅... >>查看全文
«...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