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两只商队的故事
2019-12-20 佛教故事
相传,在世尊释迦牟尼给世人讲法期间,在一次法会上,前来听他讲法的都是接受过具足戒(即,比丘僧、比丘尼受持的戒律,因为这些戒律与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所以称具足戒。)的男性出家僧人,世尊便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人传言说大海深处出现了宝藏。于是,有两支商队各组织了五百名商人,他们在波罗奈地区(也就是波罗奈国,在恒河流域,也作波罗奈斯,即迦尸国,因该国盛产名为“迦尸”的竹子而得名。)筹集了充足的金钱和粮食,又准备好了帆船。在做好准备后,两支商队相约远行寻宝。
两支商队就这样浩浩荡荡地杨帆起航,乘风破浪,驶向大海深处。
两支商队在大海中行驶了很长时间,也不知道行驶了多远的距离。这一天,他们突然发现前方有一座小岛,远远望去,这座小岛上金光闪闪。两支商队的头领以及商人都非常高兴,他们此行就是为了寻宝。
两支商队都兴奋地向小岛驶去,来到小岛上后,大家发现这简直是一座“宝岛”。岛上到处是金银珠宝,岛上还有很多非常漂亮的美女。商人们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口水直流。
第一支商队的头领见到如此丰饶的情景,非常高兴地说道:“我们历经千辛万苦来大海深处寻宝,皇天不负有心人,这里有数不尽的美女、金银财宝,人生一世能享受这些就已经足够了。我们不如就在这里住下吧!”
可是,第二支商队的头领见到此情此景,有些怀疑地道:“在这一眼望不到边的茫茫大海中,竟然有这样一个满是珍宝和美女的小岛,这个小岛一定不会存在很久的!不久之后,肯定会被海水淹没的。”
两支商队的商人听了都犹疑不决,不知道要不要在此住下来。
就在这时,正好有一位天女路过此地,她怜悯这些商人,便在空中对大家说道:“你们虽然可以在此地享受一些快乐,但这都是短暂的,不会长久,再过七天,这个小岛就会被大海吞没!”
天女说完就走了。
天女刚走,一位魔女也路过此地,她鄙夷地看了这些商人一眼,她想让这些商人都被大海吞没,于是在空中对众多商人说道:“你们不必担心,这个小岛可是个宝岛,怎么会被大海吞没呢?可是眼前的这些美女,这些金银珠宝,错过了可就再也找不到了!刚才那位天女是骗你们的,你们别相信她的话!”
魔女说完,也离开了。
第一支商队的头领对他带领的五百名商人说道:“你们不要相信那位天女的话,我们好不容易寻到了这个宝岛,怎么能错过呢?我们就呆在这个岛上,享受五欲之乐吧!”(五欲:财、色、名、食、睡!)
第二支商队的头领则对他带领的五百名商人说道:“你们千万不要为了贪图一时的享乐而丢掉性命,还是赶紧装些珍宝离开这里吧!那位天女说道话是真实不虚的。”
于是,第一支商队所有人都下了船来到小岛上,开始疯狂地享受快乐。而第二支商队的商人们下船往船上装了一些金银珠宝后便呆在船上不下来了。第一支商队的人都嘲笑第二支商队的人愚蠢,竟然被天女的假话束缚了,而不享受无尽的快乐。
但是,七天后,果然如天女所说,大海的波涛向宝岛涌来,很快就将宝岛吞没了。第二支商队的人由于早有准备,都待在船上,所以,都安然无恙。而第一支商队的人由于都迷恋享乐,全部呆在小岛上,没有任何准备,都被海水吞噬了。第二支商队的头领也曾设法用矛钩来营救第一支商队的头领,但是波涛非常汹涌,没能将那位头领救上来。
讲到这里,世尊释迦牟尼转脸对长老舍利佛说道:“你知道吗?那第一支商队的头领就是现在提婆达多的前身;而那第二支商队的头领就是我的前身。”
接着,释迦牟尼又对大家说道:“那第一支商队的五百位商人,就是今天的提婆达多的五百弟子;那第二支商队的五百商人,就是今天的五百罗汉啊!那位天女就是今天的舍利弗;那位魔女就是今天的满月比丘啊!”
「提婆达多是世尊释迦牟尼的叔父斛饭王的儿子,阿难的兄长。比丘:指的是出家受具足戒的出家人。满月比丘,应该指的是圆满受过具足戒的出家人。
提婆达多曾想控制僧伽,被释迦牟尼尊者拒绝,于是,提婆达多便设法杀害释尊。相传提婆达多驱赶成群的野象意欲害死释尊,又用山石等使佛身出血。后在舍利弗等人的努力下,提婆达多的阴谋被瓦解。」
故事感悟
释尊讲这个故事,是要告诉世人,不要贪恋那些看起来美好,实际上却不长久的东西。我们人拥有七情六欲,而七情六欲涉及的所有东西,都是不能长久的。女人的美貌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男女行房事的快乐也不过是极其短暂的;再好吃的美味也是短暂的,美味的享受不过是在食物经过舌头的一忽儿;还有那些听起来美好的东西,想起来美好的东西……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短暂不长久的,唯有安住真我本心的快乐是永恒的。当一个人再不会受七情六欲所累,面对七情六欲做到无动于衷,一切随缘随喜,他所感受的快乐是长久的。
世人都喜欢听悦耳的话语,一旦听到刺耳的话,心里就十分不爽,就想发火。加之人性定律中,人们更在意失去的东西,而不在意拥有的东西。这在无形中放大失去的痛苦,而缩小拥有的快乐。所以,世人大部分时候都很痛苦,而感觉不到快乐。
但是,假如我们看破了“耳”欲,不再受耳欲所累,那么,不管什么样的声音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样的,无差别。我们不会因为听到好听的声音而欣喜若狂,也不会因为听到刺耳的噪音而心生怨恨。无论什么声音,都和我们无关。
这也是修行要行苦修的原因,苦修的目的就是锻炼我们的意志力,使我们在证道后能长久保持,如果不能保持,那么纵然证道也意义不大。就如元朝的忽必烈,善于攻,而不善于守,以至于打下大片土地,却又在很短的时间内重新被敌人占领。可以说,忽必烈的打仗真的是为了打仗而打仗。
摒弃欲望,并长期保持,我们将不会为欲望所累,才能享受人生真正的快乐,持久的快乐。
- 相关文章推荐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