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和韦陀的小故事及感悟
2019-11-8 佛教故事
去过寺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佛像是弥勒佛。只见他挺着个大肚子,笑容满面。而在他的背面,也通常会有一尊佛像,他就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勒佛热情欢乐,所以来庙里上香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来庙里的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弥勒佛其实是个无从考究的人物,可算是神话中的人物,截止目前,历史上尚没有证据证明有弥勒佛这个人真实存在。因此,一直以来,很多人误以为弥勒佛就是如来佛。其实不是,如来佛是佛教的开创者,被尊称为佛祖,而弥勒佛是一个菩萨,也叫弥勒菩萨。某些经书上记载,弥勒佛是个辟支佛(成佛后直接涅槃,而不进行法布施。)大概正是因为他是辟支佛,所以,鲜为人知,也没有过多的历史记载。
而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弥勒佛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来佛)。即贤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菩萨、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大乘佛教大师支谦、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在一些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常见到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或大肚比丘)以布袋和尚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学习包容。其中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韦陀,即韦陀菩萨。韦陀菩萨是佛教的大菩萨之一(佛教中另外还有一位护法天神韦天将军,相传韦天将军他姓韦名琨,是南方增长天王属下八大神将之一,位居32员神将之首,四大天王每人手下有八神将)
《大藏经》记载韦驮菩萨生于农历六月初三日,常在娑婆世界,拥三洲大法轮,一十八世为将军身,五十四世为宰相,造亭接众一百二十所,开井一百三十口,造僧袈裟及碧树钵八百万,设僧尼浴池,砌大路四十八条,造佛寺四十六所。每世造旃(zhān)檀香佛一千尊,高丈六尺,每尊佛前造金宝塔一座,各高七尺;每世造《大藏经》一百藏。一十七世为真童身。宝华琉璃佛会上成道,号普眼菩萨;释迦佛会上,名真童身菩萨。手持金刚宝杵重八万四千斤,金刚不坏身,发大誓愿,佛佛出世拥护佛法。头戴凤翅兜鍪(móu)盔。足穿乌云皂履,身披黄金锁子甲。若人发愿造印图文一张,乃至千万张,无病延年,菩提心不退,功德无量矣!」
故事感悟
这则小故事中,很多东西可能不符合佛家思想的宗旨,然而,故事归故事,我们要看的是其中的道理。
用人,如何用人,用什么人,这是管理者必须了解的。用人也是一门学问,只有充分学习这门学问,才能管理好人才。在现实工作中,很多管理者,其管理能力是不过关的,这产生的后果就是人才的流失,企业留不住人才,最终导致企业营业额上不去。
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 相关文章推荐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