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忠居士博客

佛法知识分享│在线学佛念佛网

佛经翻译家竺法护的故事
佛教故事 2020-09-10 05:12:59 392 0

竺法护,又称昙摩罗刹,昙摩罗刹是梵文音译,意思是“法护”。月氏国人,祖上世代居住在敦煌郡。竺法护八岁时即出家修行,拜在古印度高僧竺高座座下。在古代,人们在记载人名时,喜欢在人名字之前加“国名”。“竺”就是天竺,竺高座就是古印度(天竺)的高僧,竺法护则是跟随师父姓。

竺法护记忆力很强,具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读经能日诵万言。当时,中原地区虽然礼拜寺庙、佛像,然而大乘经典却一片空白,在竺法护向大众讲习佛学时感到很困难,有太多人对般若经产生不同的见解。竺法护觉得,这是因为之前翻译的佛经不完备,以及翻译家不了解佛学而进行了不当的删减。

于是,竺法护立志西行,发誓要寻找般若经原本。竺法护的师父便带他到了西域求学。他们从敦煌经西域南道,先往于阗国,再到疏勒,转往西域北道,经龟兹而后回到敦煌,完成西域一周的旅程。

竺法护和师父大致游历了安息、月氏、大秦、剑浮、龟兹、于阗、疏勒、鄯善、焉耆、匈奴、鲜卑等十几个国家

那时候的西域被分成许多小国家,仅在玉门关以西的通道上,就有大小三十六个国家。每个国家的语言不尽相同,为了求学,竺法护学习了三十六个国家的语言文化,因此,他通晓西域三十六国语言。

根据传记记载,竺法护携带大批胡本佛经回中原,在他从敦煌回长安途中,随时随地都在从事译经工作
佛经翻译家竺法护的故事

竺法护一生总计游化二十余年,在武帝太康五年(248年)译出《修行道地经》、《阿惟越致遮经》。之后,直到怀帝永嘉二年(308年)为止,共有二十几年岁月,是他在长安积极从事翻译事业的颠峰时期。竺法护从最初译经到晚年,在译经事业上得到许多得力助手,如聂承远、聂道真、帛元信、竺法首、陈士伦、孙伯虎、虞世雅等人,都担任润笔译校的工作。

根据僧祐《出三藏记集》记载,竺法护翻译的经典共有159部309卷。但大部分已经失传,在僧祐时,仅存95部,206卷。之后又有散失,到了《开元录》,仅有74部,177卷。不过,现代学者考究认为,有10部错记在他人名下,所以,竺法护所翻译的经典还存有84部,188卷。其中,流传较普遍的是《方等泥洹经》、《光赞般若经》、《渐备一切智经》、《舍利弗悔过经》、《普曜经》等。

永嘉二年(308年),竺法护78岁,此时世局动乱,他于当年安然入寂。他一生有四十多年的时间用在翻译佛教经典之上,最后在河南圆寂。
布施行善,功德无量,行善之人,福虽不至,祸已远离行善布施功德榜_财布施功德榜_善行功德记录
本文地址:
http://www.candra.cn/gushi/848.html
版权说明:
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留言

姓名 (请填写姓名或昵称)

性别 (请填写“善男”或”信女“)

功德 (请填写真实捐功德金额,不愿捐填“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