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当中,众生修行的境界不同,有不同的称谓,包括: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阿那含、等等。佛教主张
众生平等,所以以上这些只是称谓,并非地位等级职称。比如,
释迦牟尼佛在《
金刚经》中说自己是“第一阿罗汉”,而须
菩提也说自己是“离欲阿罗汉”,可见,“佛”也好,“阿罗汉”也罢,都是一种称谓,或者确切地说是一种果位名称。
比如,证入阿罗汉境地,即证得阿罗汉果位,这样的众生可以称为“阿罗汉”。
而“菩萨”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称谓,需要重点注意区分。
“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略称,意译为“觉有情”。指的是那些通过修行追求觉悟,以智慧上求无上菩提,以慈悲下化众生的修行者。
在《金刚经》中数次提到“菩萨”,比如,“菩萨应无所住而生心”,“菩萨于福德不应贪着”,“菩萨不住相布施,福德不可思量”。
从《金刚经》中对菩萨的
说法,我们就大概可以猜到“菩萨”的定义了。
注意,“菩萨”其实并
不是一种佛教修行果位,也就是说,没有一种果位为“菩萨果位”。
“菩萨”指的是发心修行追求觉悟,以证得无上菩提智慧,同时又慈悲度化众生的修行者。
注意理解,菩萨需要做两件事:
一件事是修行证菩提智慧;另一件事是度化众生。两件事缺一不可,如果只是单纯地修行证菩提,求解脱,不度化众生,算不得菩萨。而如果不修行证菩提,而只是做好事,也算不得菩萨。
比如,在终南山隐居的隐士们,他们
很多都能潜心修行,证菩提智慧,求得解脱。但是,他们当中很多人并不去度化众生,甚至都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存在。这一类众生虽然修行证菩提智慧,但算不上菩萨。
再比如,捐资修建一百多所学校的娱乐圈明星——古天乐;收养280多个孤儿,个人累计捐款超过5000万,基金会募捐金额超过10个亿的歌唱家——韩红,等等这些众生,他们做了很多善事,可以说都是在度众生,但是他们没有修行证菩提智慧,因此,也算不得菩萨。
历史上的菩萨有很多,比如,
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大势至菩萨、弥勒菩萨,等等。
因此来说,其实普通人想要做一名菩萨,也不是不可能,只要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就可以。也就是一边要修行证菩提智慧,另一边要广度有情。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释迦牟尼佛在《法灭经》中预言的
末法时期大菩萨——
月光菩萨,我们就知道,他(她)很可能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甚至于都没什么
神通,也未证得阿罗汉果,更别提
佛果。但是他(她)必定一生都在
学佛修行,力求证得菩提智慧。与此同时,他(她)还广度有情,通过各种方式度众生,或者捐资捐物,或者治病救人,或者以佛法
度人。
当我们真正明了“菩萨”的意思后,我们就明白,其实普通人想要成为菩萨也并不是难事,关键是舍掉
贪婪心、自私心,发心学佛修行,并行善度人就是菩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