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弘忍大师说,世人生死事大,作为
凡夫,最最在意的应该都是生死大事,在
死亡面前,其他一切都是小事。自古以来有太多人追求长生不老,比如,秦始皇,他一生都在想方设法炼丹。事实上在秦始皇以后的皇帝,大部分都热衷于追求长生不老,唐朝时期的唐宣宗、
唐武宗等几位皇帝就是这样。这其中有
很多皇帝痴迷于追求长生不老,然后命人炼丹,然后整天吃稀奇古怪的丹药,结果年纪轻轻就丹药中毒死了。
我们发现,古代那些特别痴迷长生的皇帝,往往活不长,有的甚至只活二十几岁就死了。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佛教的得道高僧,他们从来不追求长生不老,但是他们偏偏就活的很长,即使在古代人均寿命三四十岁的背景下,他们也能活八九十上百岁。
比如,
神秀大师活了100岁,达摩大师活了150岁,还有慧可大师活了100多岁。
根据《历代名人生卒年表》(清未民初梁庭灿著)来看,自公元232年(三国时期)~1884年(清朝时期)的1652年间,生活在全国各地的571位
佛教高僧的平均寿命高达76.4岁,比历代皇帝的平均寿命还高出36.1岁。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能
达到现代人的平均寿命,实属奇迹。
而就近现代而言,高寿的僧人、居士也比比皆是。比如,清定上师世寿97岁,
广钦老和尚世寿95岁,赵朴初居士世寿93岁,李炳南居士世寿96岁。可以说,这些高僧大德,全是以高龄之相示寂。
那么,有人不禁要问了,为什么这些佛教高僧从不追求高寿,却能够高寿呢?
其实,
我圣忠想说,佛教高僧会普遍高寿,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主要有这么几点原因:
1、饮食文化
佛教的饮食文化和普通人的饮食文化差别很大,佛教倡导除了维持基本生命外,不吃多余的任何食物。即,
吃东西是为了维持生命,而
不是为了享受口欲。
于是乎,佛教高僧只吃一顿饭,或者吃两顿饭,但吃的都比较少,而且吃的还是素食。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食物在人体胃里停留的时间是不相同的,脂肪和蛋白质越多的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越长,而大部分的素食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很短。
网上流传一句话:“每个人生
来这个世界上,吃东西的多少是定好了的,谁先吃完谁先走。”虽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但现实似乎的确如此,整天暴饮暴食的人,很快就会生出各种
疾病,然后就离开人世了。而那些整天忍饥挨饿的人反而没什么大病。
所以说,佛教高僧能够长寿,和他们的饮食文化脱不开关系。科学家就倡导人们吃饭要吃七分饱,绝不可吃太饱,这些都是有科学道理的。
2、心平气和
网上有个段子说的是一位小娃娃大冬天吃雪糕,旁边一位叔叔劝他不要吃雪糕,当心生病。小娃娃却回答说,自己的奶奶活了101岁。那位叔叔问是不是他奶奶大冬天吃雪糕吃的,结果小娃娃回答,他奶奶从来不管闲事。
的确啊,在现实中,少管闲事的人比多管闲事的人长寿这是没人反驳的。而佛教
教义当中就禁止人们“诤”,诤就是和别人争吵,争吵就是因为内心不平,才会争吵,如果心平气和,就没什么可争吵的了。
所以,佛教高僧长寿,也和心平气和有关系。六祖
慧能大师就开示“心平何劳
持戒”,可见心平气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3、静心修行
虽然现如今有很多科学家倡导人们要锻炼,也就是运动,但是,佛教却倡导人们安静。佛教高僧往往能够静静地
坐禅很长一段时间不动,那么到底是多动好还是多静好呢?
我圣忠认为,
释迦牟尼佛的智慧是超前的,是无上的,他老人家倡导要静,必定有静的好处。那么为什么科学家倡导多运动?其实这并不冲突,因为现如今的人物质生活水平都比较好,总是营养过剩,不通过运动消耗掉能量,能量就会堆积,对身体造成伤害。
但是佛教高僧本身没有多少能量堆积,也根本没有多余的能量,所以,也不需要像科学家所说的多运动才能保持健康。相反,保持静,还能让身体的器官免于疲劳。
总之啊,佛教高僧普遍长寿,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世人害怕死亡,却又不愿意放弃物欲享受,这就没有办法了,既要高寿,又要贪图享乐,世间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