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往往会把
慈悲和善良混淆起来,事实上,慈悲和善良是有区别的。尤其对于修行之人,更是要明白什么是慈悲,什么是善良,否则,会影响我们对佛法的正确理解。因为佛法非善非恶,但
不是非慈。如果把慈悲和善良混淆起来,我们就很容易误认为佛法亦非慈。
那么,慈悲和善良究竟有什么区别,这里圣忠为大家分析如下。
慈悲指的是给予众生安乐,拔除众生的
痛苦。善良指的是心地美好,纯真温厚,没有恶意,和善,心地好。
慈悲和善良的区别:
区别一:慈悲是有为法,善良是无为法。
慈悲是有为法,慈悲是要发自内心地利益众生,给他人带去利益和幸福,扫除他人心中的不利益和痛苦。而善良是无为法,善良是美好内心的体现,善良不需要你为他人做好事,只需要不做坏事,不做恶。
比如,我们都说
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我们发现,观世音菩萨常常以各种方式救度世人,这是有为。
而
道德经中说“
上善若水”,水是最善良的一种东西,但它从来不主动做任何事情,一切都是被动而为。水流到哪里就滋润哪里,流不到的地方就只能旱死,水从不会去管沙漠是否有水。
所以,我们就知道,慈悲是有为法,而善良是无为法。
区别二:慈悲是选择,善良是本能。
人性当中有善有恶,二者都存在,人出生
到这个世界上,就兼具善与恶,所以,善良是一种本能,是与生俱来的。而慈悲是后天的选择,是自身的德行境界
达到一定的高度,才会做出的一种选择。只有德行很高的人才会选择慈悲,德行低的人是不会选择慈悲的。
比如,小孩子看到爸爸妈妈哭泣,也会感到难过,跟着哭泣,这是善良在起用,这是他的本能。
而当一个孩子在路上见到乞丐乞讨时,进行施舍,这时候我们会夸他长大了,或者夸他是好孩子。我们发现,因为孩子进行了施舍,所以,受到夸赞。如果不施舍,也不会被责怪。因此,施舍只是一种选择,是慈悲的一种表现。
所以说,慈悲是选择,善良是本能!
区别三:慈悲一定善良,善良不一定慈悲。
这个是慈悲和善良的逻辑关系,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慈悲一定善良,但善良不一定慈悲。
当我们做出慈悲的行为时,一定是基于内心的善良,一个恶人是不可能慈悲的。因为恶人永远不可能做出利益他人的行为,如果他做出利益他人的行为,就不是恶人了。
而
善良的人做出善良的行为,可能不一定是慈悲,很多时候,善良可能反倒不利他人,会给他人带来痛苦。
比如,菩萨救度世人,这叫慈悲,这是善行。杀害众生看起来也是在让众生解脱,但这是恶行,不叫慈悲。所以,慈悲一定是善良的行为,而不能是恶行。
而老话说“见蛇不打三分罪,打蛇不死七分罪”。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我们遇到邪恶的东西,在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放任不管,就有三分罪过;如果我们遇到邪恶的东西,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虽出手,但并没有将这个东西彻底根除,就有七分罪过。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见蛇不打”大部分时候是因为心地善良,不忍心打蛇,可是,这却会害了其他人,因此,这不是利益他人的做法,所以,不能叫慈悲。
所以说,慈悲一定善良,但善良不一定慈悲。
总结:
慈悲和善良的区别在于:慈悲是有为法,善良是无为法;慈悲是选择,善良是本能;慈悲一定善良,善良不一定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