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是佛教
创始人,在佛教之前,有一些宗教其基本
教义和佛教是比较相近的,比如耆那教。然而,他们都没有
达到究竟的地步。那么,有一个问题:释迦牟尼佛是怎么开悟的?
这里圣忠根据
佛经中的记载为你讲解释迦牟尼佛开悟的故事。
根据佛经中的记载,王子悉达多四度出游,见到四种人,分别是病人、老人、死人和僧人,于是决定
出家。出家后悉达多跟随诸多师父学习修行,达到了四禅的境界,但依然没有找到彻底解脱的答案。
于是,悉达多进入苦行林苦行六年,日食一粟。六年后的悉达多只剩皮包骨,依然没有找到彻底解脱的答案。于是,他放弃了苦行,接受了牧羊女的羊乳供养,恢复了体力,又在河里沐浴洗净尘垢,然后坐于毕钵罗树下。
相传坐了七七四十九天,然后大彻大悟。彻悟后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奇哉,众生皆具
如来智慧德相!
对于释迦牟尼佛的开悟,世人最关心的是,他是怎么开悟的,在毕钵罗树下,他到底在想什么?
那么,根据佛经的记载,释迦牟尼佛是顺逆观十二缘起缘灭而开悟的。
十二因缘为:
痴、行、识、名色、流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原文如下:
复作是念。生死何从。何缘而有。即以智慧观察所由。从生有老死。生是老死缘。生从有起。有是生缘。有从取起。取是有缘。取从爱起。爱是取缘。爱从受起。受是爱缘。受从触起。触是受缘。触从六入起。六入是触缘。六入从名色起。名色是六入缘。名色从识起。识是名色缘。识从行起。行是识缘。行从痴起。痴是行缘。是为缘痴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入。缘六入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病.死.忧.悲.苦恼。此苦盛阴。缘生而有。是为苦集。菩萨思惟。苦集阴时。生智.生眼.生觉.生明.生通.生慧.生证。
于时。菩萨复自思惟。何等无故老死无。何等灭故老死灭。即以智慧观察所由。生无故老死无。生灭故老死灭。有无故生无。有灭故生灭。取无故有无。取灭故有灭。爱无故取无。爱灭故取灭。受无故爱无。受灭故爱灭。触无故受无。触灭故受灭。六入无故触无。六入灭故触灭。名色无故六入无。名色灭故六入灭。识无故名色无。识灭故名色灭。行无故识无。行灭故识灭。痴无故行无。痴灭故行灭。是为痴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入灭。六入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死.忧.悲.苦恼灭。菩萨思惟。苦阴灭时。生智.生眼.生觉.生明.生通.生慧.生证。尔时。菩萨逆顺观十二因缘。如实知。如实见已。即于座上成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
整理以上两段话,释迦牟尼佛思惟的逆观十二缘起为:
因为有“生”所以有“老死”,
因为有“有”所以有“生”,
因为有“取”所以有“有”,
因为有“爱”所以有“取”,
因为有“受”所以有“爱”,
因为有“触”所以有“受”,
因为有“六入”所以有“触”,
因为有“名色”所以有“六入”,
因为有“识”所以有“名色”,
因为有“行”所以有“识”,
因为有“痴”所以有“行”。
顺观十二缘起为:
因为有“愚痴”所以有“行”,
因为有“行”所以有“识”,
因为有“识”所以有“名色”,
因为有“名色”所以有“六入”,
因为有“六入”所以有“触”,
因为有“触”所以有“受”,
因为有“受”所以有“爱”,
因为有“爱”所以有“取”,
因为有“取”所以有“有”,
因为有“有”所以有“生”,
因为有“生”所以有“老死”。
逆观十二缘灭为:
因为无“生”所以无“老死”
因为无“有”所以无“生”
因为无“取”所以无“有”
因为无“爱”所以无“取”
因为无“受”所以无“爱”
因为无“触”所以无“受”
因为无“六入”所以无“触”
因为无“名色”所以无“六入”
因为无“识”所以无“名色”
因为无“行”所以无“识”
因为无“痴”所以无“行”
顺观十二缘灭为:
因为无“痴”所以无“行”
因为无“行”所以无“识”
因为无“识”所以无“名色”
因为无“名色”所以无“六入”
因为无“六入”所以无“触”
因为无“触”所以无“受”
因为无“受”所以无“爱”
因为无“爱”所以无“取”
因为无“取”所以无“有”
因为无“有”所以无“生”
因为无“生”所以无“老死”